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1篇
  200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油农业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国家的农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农业机械和农用化学制品大大地把每个农民生产粮食和纤维的产量提高了。 从1940年以来,农场数由630万个锐减到280万个,仅仅从1961年以来,就减少了100万个。与此同时,农业人口由3,190万(占当时1940年总人口的23.2%)降到940万(占1970年总人口的4.8%)。耕种的土地则变化不大。1940年约有10.1亿英亩,现在是11亿英亩。耕种的土地数字多少有些波动,在五十年代的前期,曾达到过12亿英亩,但自那时以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世界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牧羊业的发展,为十六世纪羊毛制造业的拓展打下基础.1765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随后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及海外殖民地的扩张,都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英国乡村庭园’应运而生.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甚至江河湖海以至大自然的元素都为人们污染殆尽,而使借以维持生命的物质变为毒物。卜林尼,(注一)纪元前一世纪 这是一个知识丰富而智慧贫乏的时代。任特-基奥尔基(注二)  相似文献   
4.
被“四人帮”重新搬上历史舞台的闭关锁国,被打开了。学习国外现代化经验已蔚然成风,形势逼人。 在农业现代化这件陌生事物面前,我们好似桃花源中人。门户乍开,光怪陆离的事物一齐涌将进来,难免一时眼花撩乱。要做到知己知彼,洋为中用,须得一个过程,还得掏点学费。辩证法这个古希腊名词的原义就是争论出真理。就我国农业现代化如何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农史研究应如何为之服务?方原同志应本刊之约撰写专稿,提出一些重要意见。我们认为本文贯通古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文风泼辣,很值得一读,特向本刊读者推荐。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参加讨论。方原同志在给本刊的一位作者信中,也对我国农业发展道路问题,谈了一些看法。现征得双方同意,附在文末发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潜力巨大的香港农产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加强与先进农业国的联系,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引进他们的资金和技术,与他们开展农产品及农业装备的进出口贸易。香港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商业社会,对农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香港拥有讯息、资金、科技以及转口能力的巨大优势,在农业方面依然有很大商机,尤其在两岸三地农业交流、农产品物流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83年12月在罗马召开了“关于农村发展组织和管理结构专家协商会议”。应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邀请,我以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是为1984年就同一问题召开的政府代表会议做准备的。参加会议的专家来自21个国家,基本上都属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8.
5.南亚 约在公元前3000年,伊拉克和伊朗的作物,经过陆路第一次带进南亚。约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兴起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时代。当时栽培的作物有做面包的小麦、大麦、海枣、棉,还可能有水稻。虽然印度可能是水稻、甘蔗、黄麻以及其它一些作物的发源地,但当时印度次大陆的其余地方,几乎还没有农业。  相似文献   
9.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象征古代文明的埃及胡夫金字塔,恰好是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缩影。农业具有绝对优势,奠定了这个结构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以比较小的规模在其上滋长繁荣,共存于一个金宇塔形的结构之中。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类进入了近代历史的过程。那兴建于纪元前27世纪的法老冥宫,早已失去它炫耀权威的意义,变成了人们怀古抒情的游览圣地。而古代金字塔形的经济结构,在资本主义呼唤出来的巨大生产力的冲击之下,也随之土崩瓦解。也许是为了炫耀近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吧,资本主义把古代经济的金字塔结构,180°地颠倒过来,以百  相似文献   
10.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农业都不可能凭空建立而无不以其传统农业为基础。对此并无争论,而是理所当然的。中国自不例外,并没有人主张彻底抛弃传统而另来一套。但是,对我国传统精耕细作的经验评价,确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评价必然要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因此,正确评价我国传统精耕细作的经验,对正确地制订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至关重要。特别是长期以来已经流行了一种观点,把这个经验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经验,这就更有必要做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