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准确把握我国传统宗教实用性和宗法性的历史特点, 分析当代中国宗教存在的自然、社会、认识、心理及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影响等多种原因, 认识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科学评价其消极作用, 进而预测中国宗教未来的世俗化走向, 对于我们现阶段深入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以最新数据统计分析了“90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课外访谈教学实践的认知评价状况。面对调查中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夯实办学条件、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课程建设、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办法等具体途径,才能从根本上突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瓶颈,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发表了一系列政治性文章,它们涉及到书报检查、新闻自由、议会辩论等。《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研究交织在一起,呈现三线合一,交汇点于投票思想。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投票在哲学是合理性认识,在经济学是与利益相瓜葛,在政治上是自由、正义的表现。因此,透视青年马克思投票思想就意味着把握了其这一时期的思想全貌。尽管青年马克思还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其哲学方法论和价值观对于当代民主政治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在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特点和规律基础上,结合学校和研究生实际,夯实专业知识基础、营造学术讨论氛围、突出研究方向特色,发挥研究生、导师、院系和部门合力作用,才能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比较,“访谈式”教学法有显的优点,它为师生提供了自由的学术交流、讨论的空间,这一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将“访谈式”教学法运用到“邓小平理论概论”中,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简单说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一个哲学基础”、“一个主题”、‘四论”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简明回答,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内涵。就这两论被提出的方法、视角及其涵义而言,蕴含丰富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人才建设。大力发展各层次、各类别教育,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村科技人员、农村信息员、技术工人等新型农民。从内部培养的同时,注重营造农村人才市场环境,着力从外部引进一批大学生。只有内外结合,奠定人力资源保障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虽然当代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诚信应当处于众多品德修养的首位,但仍然存在明显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中,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找借口逃课等;在经济活动中,恶意欠费,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以骗取特困生困难补助等;在日常人际交往活动中,利用网络工具刻意隐瞒真实身份等心理倾向大大增加,道德感和责任感就被大大削弱了;在求职过程中,制造假证书,不遵守合同协议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体系化、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理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增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结合应在主题的确定、教学实地的选择、教学活动开展、活动过程管理和教学绩效的评价上更加科学合理,才能增强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