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不加蚓粪土壤为对照,设置不同配比蚓粪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添加蚓粪对意杨插条根系发育及幼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蚓粪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增加意杨插条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条数);显著促进意杨插条芽苞萌发和幼芽生长,增加茎叶重;显著提高意杨插条的幼芽中氮、磷、钾的累积量,有利于植物体的构建与进一步生长。在试验条件下,蚓粪与土样质量比,大田生产可采用1:20;苗床生产可提高至1:5,甚至可采用全蚓粪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2.
碳调节剂降低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的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由于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的硝酸盐在表土中的累积。本研究根据碳/氮互作原理,向次生盐渍化土壤中添加碳调节剂(秸秆+腐解菌),探讨其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碳调节剂主要以小麦成熟期秸秆磨成粉加入快腐菌剂制成。采用盆钵试验方法,土壤盐分动态试验在每盆2.5 kg土壤中添加150 g碳调节剂,调节剂用量试验在每盆中添加0(CK)、 30(T1)、 60 (T2)、 90(T3)、 120(T4)、 150(T5)和180 g/pot(T6)碳调节剂,进行短期(7 d)和长期(90 d)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 可溶性盐含量及离子组成。【结果】盐分动态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碳调节剂后,明显增加了起始电导值,随培养进行,电导值不断下降,呈二项式关系(y=0.0138x2-0.2681x+3.7768,r=0.9966**),7 d以后基本趋于稳定。碳调节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添加碳调节剂的所有处理其水溶性盐含量均较对照有极显著下降,下降幅度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培养90 d后,添加碳调节剂的各处理土壤水溶性盐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与培养7 d时相比,T3和T4处理降幅最为明显,其中T4处理在培养7 d已降低23.82%的基础上又降低了9.14%,总降幅达到32.96%,该结果说明碳调节剂的加入,其长期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短期培养还是长期培养,只要加入碳调节剂,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浓度均明显下降,最多可使硝酸根浓度降低97.10%,这些结果说明,通过向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加入碳调节剂来降低硝酸根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碳调节剂还可大幅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其中T6处理使土壤水溶性钾浓度提高了近10倍,但对速效磷的补充有限。长期培养90 d,速效氮、 磷、 钾养分的变化与短期培养7 d相似,只是铵态氮和硝态氮进一步明显减少。【结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理论上碳调节剂用量在36 g/kg(T3处理)和48 g/kg(T4处理)之间较为合适,但实际田间用量需经过大田生产过程加以进一步验正。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和浦东新区黄杨路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调控的方法,研究ED药剂、调呋酸钠(美国)、杭州控果剂、国光絮必治、飞絮抑制剂和合畅6种化学药剂对悬铃木球果的影响,从而为悬铃木球果果毛的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 表明,经过化学药剂处理的悬铃木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