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27.9%、1.7%和7.6%的条件下,增施氮肥、钾肥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8.7%和8.2%,而且增施氮肥使水稻有效穗显著提高43.7%;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9.8%、68.9%和11.8%。在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比例为1.7∶1.0∶2.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3.0%、28.5%和36.5%,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65、0.84和1.95 kg。每施1 kg氮肥、磷肥、钾肥,可以生产籽粒30.1、105.3和52.6 kg。  相似文献   
2.
东魁杨梅在700~800 m高山栽培,能延迟到7月中下旬上市,其主要的关键技术是选好种植地,采用深植、矮化整枝修剪方法,注意防寒防冻,增施有机肥、钾肥科学施用,应用生物、物理防控技术,能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香菇寮白毫茶苗扦插育苗成活率低,制约其大面积生产发展。通过加强母本园建设、培养健壮扦插枝条、采用标准化扦插技术、加强肥水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处理等综合措施,可以将扦插育苗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以扩大香菇寮白毫茶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浙南地区黄红壤土玉米有机肥替代化肥方案,进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田间试验分别设置不施肥处理(CK)、氮磷钾肥处理(NPK)、磷钾肥处理(PK)、15%基施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处理(T15)、30%基施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T30)处理。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T30处理的秸秆产量降低17.11%,T15和T30处理的籽粒氮含量分别降低16.73%和17.83%,T15和T30处理的籽粒吸氮量分别降低15.00%和20.30%,T30处理的秸秆吸氮量降低31.75%,T15和T30处理的氮素内部利用率分别提高23.10%和28.61%,T30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24.61%。本研究表明,有机肥氮替代15%~30%化肥氮可保持玉米不减产,提高土壤肥力和氮素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适宜在浙南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5.9%、2.6%和13.6%条件下,施用氮肥水稻籽粒产量比不施氮肥提高了2.7%~18.9%,而且施用氮肥水稻有效穗数较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43.7%。但氮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差异。水稻籽粒中的氮、磷和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5.5%、73.9%和12.7%。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P2O5)和钾(K2O)吸收量比例为5.2:1:4.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0.3%、28.2%和42.7%,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P)和钾(K)分别为1.84、0.349和1.38 kg。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施1 kg氮、磷(P2O5)和钾(K2O)肥,可以生产水稻籽粒42.3、148.1和74.1 kg。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缓控释肥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地块不同水稻品种在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一基二追常规施肥(NPK)、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T1)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20%尿素(T2)条件下,单季晚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点水稻籽粒产量平均表现均为T2>T1>NPK>PK>CK,尽管PK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K,T2、T1和NPK也比PK增产显著,但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缓控释肥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尤其是秸秆中氮含量和吸氮量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月山下村和企石村T1和T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4.5%~60.4%和45.3%~49.7%。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料一次基施的水稻籽粒产量与常规一基二施相近,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