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恢复系秧龄对高原滇型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南34适时提早移栽,缩短秧龄,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花粉供给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滇型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差异,对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多年来选育出的34份恢复系和29份保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63份亲本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6个彼此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即单穗产量、大穗、穗数、株形、穗形、穗性状因子,该6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高达91.42%。基于主成分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进行系统聚类,以3.5的距离将63个材料划分成7大类群,其中第7类群有48份材料,占76.19%。第1,2,4,5,6等5个类群的材料全部为恢复系,说明在滇型杂交粳稻的恢复系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对于保持系和第7类恢复系而言,需借助分子手段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亲本不同栽插行比与产量结构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栽插密度一致、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随着栽插行比增大,单位面积上有效穗逐渐增加,穗实粒数、结实率和花粉密度逐渐降低,父母本不同行比栽插有效穗数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和小区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父母本最佳栽插行比为2∶14,产量达4618.42kg/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