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马铃薯是世界性粮蔬作物。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则是马铃薯育种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因此,分离和利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获得抗病新品种是马铃薯育种的重要目标。首先在连翘中发现的一类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Dirigent基因可能在植物抗病虫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试验根据马铃薯的EST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通过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一条全长为729 bp的Dirigent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StDIR1;该cDNA编码一个包含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多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多肽是一种Dirigent-like蛋白,属于DIR-b亚群,与陆地棉Di-rigent-like protein 1相似性高达76%,同一性为62%。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发现,致病疫霉、H2O2以及NO可以诱导该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马铃薯根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茎、叶、花以及块茎组织中的表达量偏低。首次表明StDIR1基因与马铃薯对致病疫霉的侵染应答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拮抗菌对致病疫霉生长及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更为有效的致病疫霉拮抗菌并探讨拮抗菌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对峙培养法、滤纸片法测定了10个待测菌株的活体及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受显著抑制后再恢复生长的致病疫霉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活体状态下以核桃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84.50%);发酵液中以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76.68%),其次是白菜黑斑病菌(A.brassicae)。将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复配后其抑菌率达到了81.31%。受抑制的致病疫霉菌落中紧靠抑菌带边缘的菌丝不能恢复正常生长,较远的菌丝易恢复正常生长;受抑制的致病疫霉体内PPO、POD、PAL活性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PPO活性下降了45%~68%,POD下降了27%~58%,PAL下降幅度最大,约80%~90%,这与植物受病菌抑制或侵染后PPO、POD、PAL活性增加相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