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玉8号是由自交系巴两黄选-2与自交系粤农9号选-5配置育成的高产优质硬粒型高蛋白早熟玉米新品种。加大该品种推广力度.使华玉8号成为广东普通玉米主要推广品种,可以缓解我省对玉米需求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华玉8号是由自交系巴两黄选-2与自交系粤农9号选-5配置育成的高产优质硬粒型高蛋白早熟玉米新品种。加大该品种推广力度.使华玉8号成为广东普通玉米主要推广品种,可以缓解我省对玉米需求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华春1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广西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大豆品种巴西11号(EMBRAPA58)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春大豆很适合与甘蔗、木薯、幼龄果树等间套作种植,发展潜力大,但春大豆种子必须秋季繁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春大豆华春2号秋季种植75 d左右可以生产125 kg左右的大豆种子,平均株高43.9 cm,有效分枝1.9条,单株无效荚数1.9个、有效荚数28.5个、完好粒数48.9粒,单株粒重6.94 g,百粒重14.37 g.秋季种植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均减少,百粒重降低,导致秋播比春播减产20%左右,在秋季繁种过程中必须增加播种密度来提高产量,一般每667 m2种植1.7万株以上.同时在秋季繁种过程中,利用测量多点种植密度、测量单株理论粒数和常年秋季繁种的百粒重来估算繁种理论产量,然后乘以0.9左右的系数就和实际产量相近,从而可以对收购大豆种子科学定价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结果也表明华春2号秋季繁种定价在8元/kg左右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圣华玉12号是以自交系粤农9号选-5为母本、自交系B73-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玉米新品种。经2013年—2014年广东省春植普通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试验示范,结果显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157.0 kg/hm~2,比对照种华玉8号增产8.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787.5 kg/hm~2,比对照种华玉8号增产14.29%;淀粉含量为64.6%,蛋白质含量为9.72%,脂肪含量为3.30%,容重为791.94 g/L,品质优良;耐贫瘠,适宜在广东春秋季节种植,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不同来源菜用大豆品种适应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广东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利用21个主要菜用大豆品种,通过其口感品质,茸毛色、标准荚个数、百粒鲜重、两粒荚长宽等外观品质和产量性状鉴定与评价,筛选出适宜广东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菜用大豆品种有‘华春4号’、‘毛豆2808’、‘浙鲜豆7号’、‘交大133’、‘K丰73-3’、‘AGS292’,高产优质菜用大豆品种有‘七星1号’、‘浙鲜豆4号’和‘交大02-89’。春播菜用大豆品种为短青春期品种,植株较矮、分枝少、生育期短,这些品种可以作为供体亲本,利用长青春期普通大豆品种为受体亲本,通过回交育种选育长青春期分枝较多、生育期适中的优质高产菜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华夏4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和广西农科院选育的高产、稳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25),是华南地区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高蛋白夏大豆品种. 1 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该品种株型收敛、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47.3cm,百粒重20.5g;子粒较大、椭圆、种皮黄色、种脐呈褐色;粗蛋白含量46.15%、粗脂肪含量18.82%,为高蛋白品种.田间表现早熟,丰产性、稳定性、抗倒伏性好,抗病性强,耐酸、铝、低磷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Su50[N'-硝基-1-异丙基-2-(4-硝基苯亚甲基)氨基胍]和Su56(N'-硝基-1-烯丙基-2-正丙基氨基胍)是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合成的具有新烟碱类和缩氨基脲类杀虫剂共同结构特征的硝基缩氨基胍类化合物。为了解Su50和Su56对蚜虫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其对多种蚜虫的杀虫活性,用棉叶涂抹药液后接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测定了其对棉蚜的拒食活性,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不同亚致死浓度(LC_(10)、LC_(25))Su56对棉蚜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u50和Su56对棉蚜A.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梅大尾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但毒力差异不显著,其中Su50对棉蚜、桃蚜、梅大尾蚜和苹果黄蚜的LC_(50)值分别为13.0、24.2、62.6和14.3mg/L,Su56的LC_(50)值则分别为30.3、30.2、101和3.23 mg/L;同时Su50和Su56对供试棉蚜均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生化试验结果表明,Su56在LC_(10)和LC_(25)浓度下对棉蚜的CarE、GSTs和MFO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在LC_(10)浓度下对棉蚜的ACNE酶活性却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4,4,4-三氟-3-(吲哚-3-)丁酸对大麦生长及根毛形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调节剂4,4,4-三氟-3-(吲哚-3-)丁酸(TFIBA)对大麦根生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μmoL/L TFIBA通过培养基处理在连续提供条件下,显著促进了大麦初生根的伸长生长和地上部的成长,却抑制根毛的形成;用10μmoL/L和100μmoL/L TFIBA浸种36 h,促进大麦初生种子根的伸长成长,对根毛的形成未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蔗/菜用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间种条件下甘蔗和菜用大豆的经济效益,筛选出在菜用大豆与甘蔗间作模式下与菜用大豆相匹配的菌肥,以2个根瘤菌菌肥CW和XFN-1和2个菜用大豆品种‘七星1号’和‘华春4号’为材料,研究了在菜用大豆与甘蔗间作模式下品种与根瘤菌菌肥的匹配性。结果表明:在菜用大豆与甘蔗间种下,接种CW和XFN-1根瘤菌菌肥使‘七星1号’和‘华春4号’2个品种的结瘤能力都显著提高;‘七星1号’的产量接菌后降低,不显著,而‘华春4号’接种CW根瘤菌菌肥后产量显著提高。这说明评价根瘤菌菌肥与大豆品种的匹配性应以产量指标为主要依据,直接利用大豆品种的结瘤能力不能很好地评价菌肥与品种的匹配性,因此‘七星1号’与CW和XFN-1根瘤菌菌肥不匹配,‘华春4号’与CW根瘤菌菌肥匹配性好。间作条件下,‘华春4号’不接菌处理每公顷鲜荚和荚秆产量分别为7846.9 kg和9499.9 kg,效益分别为28249元和19000元;‘华春4号’接种CW根瘤菌菌肥后每公顷鲜荚和荚秆产量分别为9418.0 kg和11172.0 kg,效益分别为33905元和22344元;收获鲜荚的效益远高于收获荚秆的效益,接种CW根瘤菌菌肥比不接菌处理增收20%。‘华春4号’接种CW根瘤菌菌肥,大豆单株多粒荚数、多粒荚重、百粒鲜重都显著提高,而其他农艺性状无影响,说明生物固氮的氮素能够协调大豆营养生长和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