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杨百战  曹轶 《种子科技》2007,25(5):52-53
该技术将重复繁殖和循环选择两种种子生产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种子生产技术,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基础,创造性采用育种家种子→原种→大田用种的常规水稻种子三级生产程序和选择单穗→建立穗行圃→稀繁原种→快繁大田用种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具有早、快、简、高、省等突出优点,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白河水电站麻虎沟渣场整治工程箱涵顶板混凝土为对象,计算承重模板排架力学计算过程,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业之一,其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同时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郁青1号于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加速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我公司2008年承担了郯城县科技局下达的"玉米新品种郁青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4.
<正>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实现小麦高产、超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郯麦98创高产栽培要求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壤全氮0.09%以上,碱解氮90mg/kg以上,速效磷3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以上。目前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土壤因素一是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郯城县冬小麦冻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调查、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与小麦冻害发生程度的相关关系,提出合理选用品种及适宜播期是预防小麦冻害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实现小麦高产、超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郯麦98创高产栽培要求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壤全氮0.09%以上,碱解氮90mg/kg以上,速效磷3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以上.目前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土壤因素一是土壤耕层变浅,二是土壤综合肥力不高.  相似文献   
7.
有针对性地研究大蒜的品种熟性、蒜瓣大小、播期早晚、密度大小对独头蒜形成的影响.初步摸清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提高独头蒜发生率的简约化措施,为专业化、规模化从事独头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组织实施“小麦良种集约化繁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小麦良种集约化繁种技术体系,改穗行圃为株行圃,由过去的单穗选变为单株选拔,减少了个体之间差异,使群体更趋一致,减少了工作量;改“二圃三田制”为“一圃二田制”减少了繁殖代数,缩短了繁育年限。提高了繁种产量和质量标准,利于集中收购和产后加工,便于统一供种;研究总结了五大配套栽培技术(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鲁南地区冬小麦施肥技术,郯城县稻茬麦免耕条播高产栽培技术和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根据郯城县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民的栽培习惯,制定出小麦秋种技术规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健全了农技推广队伍,推广了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使原种田纯度达到99.9%以上,良种田纯度99.5’%;全县每年推广80多万亩,单产增加6.98%以上。  相似文献   
9.
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优质高产栽培最佳群体结构为基本苗10万左右、穗数为38万/667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40g,在鲁南最佳播期10月1~10日,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施足基肥、特别应多施有机肥,追肥应在拔节始期,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根瘤菌种质资源丰富,但其应用进展缓慢,接种面积仅占全国大豆总种植面积的1%~3%。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根瘤菌不能产芽孢,其抗逆能力较差,导致产品货架期短,应用效果不稳定。为实现根瘤菌产品多元化、功能化、差异化,提高产品活性与应用效果,使用定向微生态(directed micro-ecology,DME)体系优化培养策略,实现根瘤菌、芽孢杆菌的定向扩培及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获得根瘤菌最优培养基(25.5 mL·L-1糖蜜液、15.2 g·L-1酵母膏、pH 6.98),在DME培菌机中使用该配方可以实现根瘤菌(100 L·min-1,20 h)及芽孢杆菌(150 L·min-1,14 h)菌量50倍以上的扩增,达到(20~50)×108 CFU·mL-1,且杂菌率控制在5%以下。盆栽接种实验表明,DME扩培菌株接种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实验室常规培养菌株的同等接种处理,这表明DME培菌机培养的功能微生物应用效果更好。根瘤菌与芽孢杆菌的复配组合可以协助根瘤菌更好地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