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白粉病菌空中孢子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孢子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病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孢子量与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70 1;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94: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8 9;与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植物病原细菌免疫和分子检测技术,简要介绍并比较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免疫和分子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在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纯化菌种保存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经初选确定的5种具有较好保鲜能力的配方,采用离体叶段滤纸保存法、离体叶段琼脂保存法和试管苗保存法对小麦白粉病菌纯化菌系保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麦幼苗第一叶叶段保鲜效果最好的配方是沈保6号,当使用40~60μg/mL最适浓度时,第25天叶段绿色仍可达到90%以上.保存菌种的最适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4℃冰箱中,以离体叶片沈保6号琼脂保存和离体叶沈保6号浸润滤纸保存效果最佳,在第40天叶片绿色仍分别达到78.0%和68.0%,孢子萌发率可达26.7%和26.8%.  相似文献   
5.
1993年全国小麦秆锈菌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3年我国小麦秆锈病发生较轻,从8个省18个区县中的47个品种上采集到的95个标样中分离到菌株336个,鉴定出21C3CKR、21C3CKH、21C3CTR、21C3CTH、21C3CFR、21C3CFH、34C1MKR、34C1MKH和34C2MKR等9个致病类型;21C3CKR的出现频率为65.2%,居于首位,21C3CDH为14.5%,21C3CTR为10.7%,21C3CFR为4.2%  相似文献   
6.
小麦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Ug99(TTKS)是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发现的对最重要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有强毒力的秆锈菌新小种。大量证据显示:该小种不仅具有极其特殊的毒力组合而且传播十分迅速,除在中非乌干达、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流行外,Ug99现已越过红海、传到了阿拉伯国家也门,以及巴基斯坦的沿海地区,越来越逼近我国。Ug99堪称我国的超毒小种,我国最典型的秆锈菌小种只能分别克服或Sr5或Sr9 e或Sr11单基因抗性,而Ug99不仅具有Sr5、Sr9 e、Sr11的联合毒力,而且还具有Sr21、Sr31、Sr38的联合毒力,而我国从未有小种能克服后者的抗性。1B/1L(含Sr31)易位系曾是我国使用的重要秆锈抗源,必对Ug99高度脆弱,我国118份小麦品种在KARI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感品种频率98.3%。一旦Ug99入侵我国,其他流行条件也完全具备。因此,充分作好防范Ug99流行的准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内外采用酶活化木材纤维生产无甲醛释放人造板的技术及生物技术在生物质材料生物防治、生物制浆和防腐废弃木材的净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我国今后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8.
漆酶处理条件对枫香湿法纤维板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消除人造板的游离甲醛污染,开发一种无胶人造板生产工艺,以漆酶和枫香纤维为原料,进行纤维板的工艺研究.以湿法生产纤维板,并检测板材的内结合强度(IB),结果表明:漆酶处理纤维板的IB值高于对照板;处理温度、时间和酶用量对纤维板的IB均有显著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pH 3.0,50 ℃,2 h,20 U/g纤维.  相似文献   
9.
漆酶活化处理条件对竹材活性氧类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检测技术,分析漆酶活化毛竹材产生的自由基种类,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漆酶活化处理条件对毛竹材产生的活性氧类自由基相对浓度的影响。未处理毛竹材产生的自由基属酚氧自由基,而漆酶处理毛竹材产生的自由基属典型的活性氧类自由基。酶用量、反应体系pH值、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及Cu~(2 )浓度,均对活性氧类自由基相对浓度有极显著影响。当采用酶用量为30u/g、反应体系pH值为4、处理时间为2h、处理温度为60℃、Cu~(2 )浓度为30mmol/L时,漆酶活化毛竹材产生的活性氧类自由基的相对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碘、锌在平菇中富集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求得碘、锌富集量的二次数学模型。经优选其添加剂的最佳组合浓度碘为304.33mg/kg,锌为600.20mg/kg。该组合不仅能增产,而且还可获取较高的碘、锌富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