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玉糯一号是江苏省如皋市种子公司培育的一个早熟白粒糯玉米杂交种,1999年审定命名.特征特性株高210 cm,穗位100 cm左右,上部叶片挺立,株型紧凑,花丝红色,花药紫色,总叶片数18张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果穗长筒形,果穗长15 cm,穗粗4.5 cm,轴白色,籽粒白色,干籽半硬粒型,糯质胚乳,粗蛋白9.6%,粗脂肪4.9%,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6.1%,单穗12~14排,每穗350粒,秃顶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白云山养生养老社区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现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适宜性的可计量性、代表性、主导性和超前性等原则,选取合适的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并通过特尔菲法( Delphi method)对原基址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确定权重后再利用 GIS 软件进行加权叠加,最终得到基址建设适宜性成果图,并以此来指导场地的规划设计。结果表明,利用 GIS 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场地的建设适宜性评价分析,可以较准确地发掘场地特性,对园林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沛  严军 《中国农机化》2012,(4):131-133
本文介绍了自励式缓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设计了自励式缓速器试验台的机械部分与控制部分,提出了试验方法,制定了试验台的测试项目。此试验台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为检验自励式缓速器的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严军  彭良松 《吉林农业》2010,(11):33-34
文章作者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农田土地平整施工阶段监理工作实践的总结,对土地平整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土地平整施工监理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和监理控制要点,对农田土地平整施工监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元素,是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有机再组。通过高淳县中心广场的设计,探寻了创造多方位城市广场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2~2003年度我市油菜面积已达26.98万亩,为历史之最。2001年秋播开始,我市袁桥镇纪港村部分农户开始示范直播油菜,到2002年示范面秋已扩展至100亩以上。根据成熟期抽样测查,平均亩产为173.88kg(高产田块达314.88kg),与对照移栽油菜平均亩产178.52kg相当。为更好探索该栽培方式的高产机理及可行性操作技术,笔者经调查分析得如下观点。  相似文献   
7.
"扬麦13号"密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我市被列为弱筋小麦优势发展区域。2004年秋播全市推广弱筋小麦11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推广面积达30万亩以上,为完善配套我市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04年秋播,笔者在如皋市农科所进行了“扬麦13号”小麦密、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国内外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的发展过程 ,对各类产流产沙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介绍了物理成因模型的概念及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Mycoplasma)是目前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缺乏细胞壁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最早发现的支原体是牛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一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1898年由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Edmond Nocard等首先从病牛的胸膜积液中分离到这种微生物,由于其菌落极小,个体不易染色故难作形态学鉴定,未能定下种名,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胸膜肺炎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背景下的任豆修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坝人工生态恢复的植物,以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a之久的尾矿坝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运用室内土培和水培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矿土比例(尾矿样与泥土比例分别为5∶0、4∶1、3∶2、2∶3、1∶4、0∶5)以及不同浓度(0、2.5、5、10、25、50、100、150、200、250mg·L-1)Pb2+、Cu2+、Zn2+在任豆苗体内的吸收、积累和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任豆对Pb、Cu、Zn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任豆幼苗可以在一定的重金属胁迫环境下存活,任豆对重金属Pb的耐性最大,在高浓度下依然可以存活。任豆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的吸收及转运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任豆对Pb、Cu、Zn的转运能力来看,任豆并非这3种重金属的超累积植物。试验表明,任豆在矿业尾矿坝的人工生态恢复(植物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能否大规模采用任豆作为尾矿坝的生态修复物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