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 bigemina)18S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双芽巴贝斯虫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最小检出量为1.1×101 copies/μL的标准质粒,比常规PCR灵敏1 000倍;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1%1.14%和0.31%1.14%和0.31%1.50%,均小于2%;特异性强,对牛常见的其他两种血液原虫和健康血液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分别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的检出率分别为30%和16.7%。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灵敏、准确、快速检测双芽巴贝斯虫感染,将为蜱传牛梨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牛环形泰勒虫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牛环形泰勒病的PCR诊断方法.[方法]根据牛环形泰勒虫裂殖子的表面抗原(Tams1)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地方阳性病例提取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出目的条带,经克隆、测序分析后,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牛环形泰勒虫病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与已知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该方法检测与牛的其他血液原虫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出限量为1.6×102 copies/μL.应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新疆吐鲁番市周边疑似地区419份牛全血进行了检测,结果阳性率为52.3; (219/419),而血液涂片检出率为43.7;(183/419).[结论]建立的牛环形泰勒虫PCR快速诊断方法具有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牛环形泰勒虫病的分子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发一种成熟稳定的新孢子虫病r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方法]在新孢子虫病rELISA检测方法建立的基础上,组装检测新孢子虫病的r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试剂盒的敏感性、保存期、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与两种商品化试剂盒进行对比试验,应用自制的试剂盒检测来自新疆各地州新孢子虫疑似病例区血清,共1329份.[结果]成功组装了新孢子虫病r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且该试剂盒敏感性高、保存期长、特异性强、重复性较好.与两种进口商品化诊断试剂盒比较,其符合率均在90;以上.在1 329样品血清中157份是阳性,其平均阳性率为11.8;.[结论]该试剂盒可以取代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新孢子虫病诊断,为新孢子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疆疫区感染牛(牦牛)的体外寄生虫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体内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及危害.[方法]采用人工饲养蜱虫、寄生虫病病原(粪便)常规检查技术,进行疫区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生活习性及牛(牦牛)体内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经过一循环的饲蜱试验观察和形态学鉴定:疫区璃眼蜱的优势分布种为亚东璃眼蜱,经实验室人工饲养,发现其生活史改变,74;(88/119)的幼蜱饱血后未脱落,而是蜕变为若蜱后继续吸血,由三宿主蜱变为了二宿主蜱,以上饱血若蜱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23~33d(平均26 d)、100;;26; (31/119)的幼蜱正常饱血脱落,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3~9 d(平均5 d)、7~12 d(平均10 d)、83.9;(26/31).若蜱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6~8d(平均7 d)、25~33 d(平均29d)、88.5; (23/26);成蜱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分别为4、26、20和11d.室内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和静县巴仑台和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原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9.05;(29/42)、85.14;(63/74),总感染率为79.31; (92/116),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线虫感染率均高于其它寄生虫.[结论]亚东璃眼蜱是新疆优势种,可以根据其生物学习性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同时发现被检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并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纯化的新孢子虫重组蛋白SRS2(NcSRS2)和弓形虫重组蛋白SAG2(TgSAG2)作为包被抗原,分别建立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ELISA和western blot血清学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其检测662份疑似样品,并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验证。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采用建立的两种ELISA方法对66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44%(89/662)和5.29%(35/662);与IDEXX试剂盒和永辉试剂盒的符合率分别为94.11%和95.92%。此外,western blot检测的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4%(34/662)和3.17%(21/662);与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1.69%和97.89%。本研究为分析奶牛流产的原因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刺糖对小鼠肠推进和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刺糖对小鼠离体小肠和在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以中华墨汁的推进距离与小肠总长的比值计算小肠推进率;采用离体肠管平滑肌收缩实验,以小鼠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及运动指数为指标,观察在正常台氏液中刺糖对小鼠离体肠管的影响,同时观察胃肠通和阿托品对不同浓度刺糖的作用。结果表明,刺糖可增强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1),但与胃肠通相比作用缓和(P〈0.01)。35%,70%刺糖溶液均可促进正常离体肠管的收缩功能(P〈0.01,P〈0.01),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舒张作用(P〈0.01,P〈0.01)和胃肠通引起的收缩运动(P〈0.01,P〈0.01)。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刺糖对小鼠小肠运动在体内外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吐鲁番部分疫区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PCR方法和病原学血液涂片法对吐鲁番地区部分疑似牛环形泰勒虫病病例(n=126)进行了分子诊断,并用病原学方法对阳性头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该疫区126头份疑似病例的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结果为51.6; (65/126),病原学检查-血涂片染色镜检的阳性率为47.6; (60/126),而不同牧场、不同年龄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吐鲁番地区是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区域,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早期诊断,患牛才有治愈的可能,并且消灭媒介蜱,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A fragment about 696 bp was amplified by PCR technique with specific primers based on Tams1 gene sequence(AF214842) of Theileria annulata reported in GenBank. Then the target fragment was directionally cloned into pGEX-4T-2 expression vecto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was cut by enzymes, and then sequenc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omology of the cloned Tams1 gene was 98%. The positive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BL21(DE3), and then induced by IPTG. Soluble fusion protein whose expression level reached 1.39 mg/mL was obtained when it was induced with 0.5 mmol/L IPTG for 4 h at 37 ℃, and it was 53 ku.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recombinant protein GST-P27 which was purified by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had the favorable reactionogenicity.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温泉县奶牛流产病因,对采自温泉县4个不同地区的81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新孢子虫病和布氏杆菌病检测,其中新孢子虫病应用rELISA方法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检测参照国标,被检的81份血清样品中8份血清呈新孢子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88%。其中安格里格乡感染率为18.75%,哈日布呼镇感染率为7.14%,蒙进感染率为0%,塔秀乡感染率为13.04%。没有检出布氏杆菌阳性血样和新孢子虫和布氏杆菌病二者混合感染的流产奶牛血样。检测结果表明:新孢子虫是导致该地区奶牛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