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蒜素对三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东方  陈玢  曾麟  桓娇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247-2249
采用水浸提法和乙醇萃取法制备大蒜素,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的20mg/mL大蒜素对3种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达到70.6%、83.6%、94.3%,乙醇萃取法制备的20 mg/mL大蒜素的抑菌效果分别达到79.7%、89.7%、93.0%,供试最低抑菌浓度5 mg/mL大蒜素的抑菌效果分别达到29.0%、61.0%、93.7%,显示大蒜提取液对稻瘟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结果提示,大蒜提取液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强弱因供试菌、提取方法、作用浓度而异,这为开发农用抗生素对农作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研究了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甜芝Ganoderma sp.等3种不同物种灵芝的液体发酵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在不同碳源、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深层振荡发酵,分别获得不同产量的菌体细胞、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试验发现3种灵芝均以玉米淀粉为最佳碳源,检定的3种目标代谢产物量均显著高于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但不同物种灵芝在特定碳源条件下表达的菌体生物量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试验还对不同氯源条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灵芝均在以酵母粉为有机氯源的培养基中产生较高量的菌体细胞和胞内多糖.但发酵产生胞外多糖的最适氮源不尽相同.赤芝为酵母粉,而紫芝和甜芝则为无机氮源(NII4)2SO4上述主要结果对灵芝类药用成分的发酵生产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邻联甲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漆酶(Laccase)的活性,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当以醋酸-醋酸钠为缓冲溶液体系进行酶活性测定时,最适pH值为4,最适温度为53 ℃.漆酶在30 ℃的条件下保温过夜活性仍能保持在90%以上,而高温条件下漆酶不稳定,容易变性失活.当缓冲溶液体系中二价铜离子质量浓度在50~60 mg/L之间时,漆酶活性约提高50%;而亚铁离子则可以完全抑制漆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DNS法对食用菌发酵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广泛栽培的著名食用菌香菇、平菇和姬菇菌丝体为研究菌种,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检测供试食用菌的淀粉酶产生能力。以2%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的查氏液体培养基诱导发酵,供试食用菌产生的淀粉酶活力在1.513~3.417 U/mL,为食用菌工业发酵菌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位性测定方法,利用日本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和鉴别菌系,测定了滇农1号、282、六云1号、旱谷、楚粳4号、楚粳5号、轰杂141等7个云南水稻品种的基因等位性,结果表明:有2个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由单基因控制,鉴定为Pi-z;另5个品种则由3对基因控制。它们都至少有1个基因与已命名的基因等位,但其它尚未推断的基因则需进一步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6.
真菌分子系统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上的真菌约有1500000种,迄今获得描述的有69000种〔1〕。近年来真菌分类学的最大进展,是从分子水平研究探讨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重新界定分类群并建立分类系统,开拓和发展了真菌学的理论和方法。本文试图围绕真菌分子系统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分析快速鉴定外生菌根蘑菇分离物的真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DNA指纹比较技术对部分外生菌根蘑菇分离菌株的真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子实体之间的DNA相似系数为0.939。但各菌丝体分离菌株与其来源子实体的DNA相似系数为1.000,每个供试引物获得的RAPD指纹图谱全部对应相同,证实分离物为真正的牛肝菌分离菌株。试验还鉴定与子实体DNA具极高同源性的细裂硬皮马勃Sclerodema areolatum的组织分离菌丝体是真正的分离菌株。供试大红菇Russula rubra分离培养物与供试子实体之间存在很大的DNA异质性,因此判定该分离物为杂菌或其它生物体分离物,并非大红菇的分离菌株。试验结果显示:RAPD指纹技术是外生菌根蘑菇分离物真伪鉴定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文章就RAPD鉴定共生真菌分离菌株的可靠性与技术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侧耳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资料表明,我国有29种侧耳。根据形态对侧耳分类,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有争议的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等的学名应重新鉴定。文章同时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珍稀共生食用真菌松茸DNA指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RAPD分析技术他中国主产区野生松茸的DNAE指纹图谱。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6个扩增效果好、重复性稳定的引物以介导不同来源的20个松茸子实体DNA的扩增,均得到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分隔数据分析表明供试松茸在72%相似水平上聚成一大类,支持关于云南、四川、吉林的松茸是一个相同物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曾东方  许泽永 《花生学报》1994,(3):10-11,14
1991和1993年从湖北红安花生青枯病病地采集的花生种子,未经晾晒直接播于温室,青枯病发病率分别为4.8%和7.7%;种子进行青枯菌分离,带菌率4.9%;但风干2个月后播种,未见传病现象。另外,花生种子用病菌悬浮液浸泡24小时后,经烘,晾,晒干燥处理3天,当含水量降到10%左右时,分离不到青枯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