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浅谈农产品检测综合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农产品检测综合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建设,并对主要的实验检测设备的性能和功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采用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文山松毛虫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对文山松毛虫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生产中推荐使用量为62.5~93.75g/hm2,施药时期在松毛虫幼虫4龄前,浓度以0.125%~0.08%药液为宜。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寒草地常见有毒豆科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英  刘世贵 《四川草原》1995,(1):47-49,54
有毒豆科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是植物毒蛋白、神经毒氨基酸、生物碱、甙类、有毒黄酮、蒽醌类和其它有毒成分。详细论述了青藏高寒草地几种常见的有毒豆科植物的毒性及家畜采食后的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西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并从三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优化整合多方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建立了独特的农业科技个性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个性化服务的建设对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寒草甸部分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英  刘世贵 《草业科学》1994,11(6):32-34
本文首次对青藏高原川西北高寒草地部分豆科植物进行了根瘤菌共生调查和性质研究,在若尔盖、红原、松潘等地海拔在3000-3500m的草地上采集豆科植物根瘤样品50多份,分别与24种不同的豆科植物共生结瘤,从中分离到21株根瘤菌,研究发现,高原高寒盖草地豆科植物种类不如低海拔地区多,根瘤亦不发达,普遍偏小,且无效根瘤较多。由于气温度,根瘤菌对根的感染力不够强,但根瘤菌对低温和紫外线等不利因素有较强的抵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意义的阐述,说明了图书馆数字化是传统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并针对省级农科院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省级农科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价钒在环境中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以 Na2 CO3为提取分离剂,采用 PAR分光光度法和减量法分别测定土壤中总钒、钒(Ⅴ)和钒(Ⅳ)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钒(Ⅴ)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土液比1∶100,以0.1 mol/L 的 Na2 CO3煮沸浸提15 min。在弱酸条件下,PAR 分光光度法测土壤中的钒(Ⅴ)最大吸收波长为540 nm,最佳显色时间为30~120 min;钒(Ⅴ)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8%,加标回收率在99.40%~109.37%。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细毛樟(Cinnamomum tenuipilum Kostern)系樟科樟属植物,根据精油主成分的不同将细毛樟分为不同的化学型,如细毛香樟(香叶醇geraniol为精油主成分)、细毛芳樟(芳樟醇linanol为精油主成分)等。在引种驯化的过程中发现细毛樟种子苗精油主成分变化相当大,一般解释为遗传分离的结果。本文以细毛香樟和细毛芳樟的种子苗为材料,研究樟叶在生化实验中的一些内源干扰问题,探讨子代精油变异与同工酶的关系,为系统地研究细毛樟精油的生物合成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种植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全省资料年代较长的54个地面测站1961—2004年的温度、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探讨丁陕西省气候变化特点,计算了冬小麦越冬期积温变化。研究了陕西省热量资源和水资源对冬小麦种植区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省年、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80年代中期以前呈波动性的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后开始增温,90年代后增温迅速。降水量呈阶段性减少趋势。陕西省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气温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冬小麦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但90年代开始干旱加剧,水资源严重不足。陕西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