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5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降雨分配功能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影响林分降雨分配各因素的灰关联度值.揭示了降雨分配过程中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毛竹林降雨的林冠截留动态过程发现,当小雨量时,林冠截留曲线与林外降雨曲线吻合;当中、大雨量时,在降雨的中后期林冠截留曲线偏离林外降雨曲线,林冠截留量近乎为零。在林冠截留达到饱和的条件下,会出现截留量是负数情况;透流、干流形成和结束时间都晚于林外降雨,它们的波峰和波谷一般滞后林外降雨,透流雨相对于林外降雨振动频率低,平均振幅也较小,不同降雨量下的动态累计透流率和干流率随时间变化以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怀地黄花药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怀地黄再生植株体系.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预处理3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2.0 mg·L-1MS +2,4 -D +0.5 mg·L-16 -BA +2.0 mg·L-1KT;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0 mg·L-1MS +IAA +10 ...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焦作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选择工业区、文教区和闹市区3个功能区的20种绿化树木对其进行叶片滞尘量分析.结果表明:枇杷、小叶黄杨和臭椿单位面积滞尘能力较强,垂柳、紫叶小檗、紫荆、合欢和白蜡相对较弱,悬铃木、国槐、毛白杨、紫叶李、银杏、大叶黄杨、构树、火棘、栾树、椤木石楠、紫薇和大叶女贞居中.对单叶滞尘量而言,枇杷、毛白杨、紫荆和悬铃木最大,构树、臭椿、紫薇、火棘、紫叶李、大叶黄杨、大叶女贞、国槐、垂柳和栾树居中,银杏、紫叶小檗、合欢、白蜡、椤木石楠和小叶黄杨最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常见道路绿化树种抗寒能力,运用相对电导率法测定新乡5种不同绿化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贞、广玉兰、海桐、大叶黄杨及小叶黄杨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316、-16.951、-18.755、-11.258、-7.511℃;海桐和广玉兰抗寒性较强,大叶黄杨抗寒性中等;小叶黄杨和女贞抗寒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以怀地黄花药为材料,研究了激素、温度、品种及光照对怀地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4-D、6 - BA、KT和品种对怀地黄愈伤组织诱导均有一定影响,各因素的组合以2,4-D 2.0mg/L+6 - BA0.5rmg/L+KT 2.0mg/L+串地龙为最佳,诱导率达到47%;4℃低温预处理3d,诱导效果最佳,诱导...  相似文献   
7.
以怀地黄花药为外植体,研究花药发育时期和激素对怀地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怀地黄花药在4℃条件下预处理3d后接种在含有2,4-D 2.0mg/L、6-BA 0.5mg/L和KT 2.0mg/L的MS培养基上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最有利,而最适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IAA 0.5mg/L+6-BA 1.0mg/L。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衰老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 ,且叶面喷施GA3、PP333、6-BA ,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 ,研究不同处理因素在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低密度 (基本苗 1 0 5万 /hm2 )处理有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挥 ,其中PP333能显著延缓旗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减慢旗叶衰老的进程 ,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有利于籽粒灌浆 ,增加粒重 ,优化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的土壤状况,选择6个研究样地并对它们的土壤化学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各湿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幅度分别为6.8~7.1、18.8~35.9 g/kg、313.6~891.7 mg/kg、6.2~14.7 mg/kg、146.4~237.3 mg/kg。在垂直分布上,多数研究样地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较高,速效磷含量从表层到深层基本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速效钾和pH值的变化较小,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总体看来,不同地点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pH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土壤状况,选择6个研究地并对其土壤物理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各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粉粒及黏粒变化范围分别为16.83%~18.54%、1.15~1.40 g/cm3、28.47%~33.06%、5.40%~8.76%、47.13%~67.31%和18.43%~42.14%.在垂直分布上,多数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上下层变化幅度小,随土壤纵向深度增加,各研究地土壤孔隙度和机械组成变化复杂,不同研究地的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容重、毛管孔隙度、粉粒、黏粒差异极显著;土壤层次对容重、粉粒、黏粒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