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4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明确可降解秧盘育插秧技术在北方寒地水稻生产中利用的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黑龙江浓江农场在2016年和2017年以龙粳46和龙粳52为材料,利用可降解钵毯秧盘进行育插秧试验,并以塑料钵毯秧盘育插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塑料秧盘育插秧相比,用可降解秧盘育秧可以提高机插秧苗素质,改善机插效果,水稻增产1.7%~3.5%。该技术具有育插秧方便、省工节本、绿色环保、增产增效等特点,适于在黑龙江垦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内2优6号全生育期146d,适于单季稻种植,分蘖力中等,株型较大,每穗约200粒,粒重高,千粒重30.5g,抗倒性较强。但叶片较长较宽。高产栽培的关键,培育壮苗,扩行稀植,控制中后期氮肥用量,增施钾肥,浅湿干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 )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两种氮肥用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360 kg/hm2与施纯氮180 kg/hm2相比,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单株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1 hm2稻田减产6.2%~10.3%。氮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水稻生育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和烟煤病危害加重,尤其是易引起腐生性煤炱菌的滋长。  相似文献   
5.
协优9308单季稻连片单产超11t/hm~2的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优930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组合 ,诸暨市自2000年引进推广以来 ,每年种植面积均在700hm2 左右。协优9308表现为植株高 ,株型紧凑 ;穗大粒多 ,根系发达 ;但分蘖力较弱 ,如技术不到位往往引起退化 ;虽茎秆抗倒性较强 ,但由于植株高 ,倒伏风险较大 ;叶片颜色较深 ,易遭虫害。为探索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技术 ,从2000年开始 ,在诸暨市三都镇等地建立10hm2协优9308超高产示范方 ,经验收 ,示范方连续两年平均单产超过11t/hm2,初步形成了协优9308连片单产超过11t/hm2 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6.
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表明,选用II优航1号作再生稻种植,比作单季稻每公顷可增产2.73t,增效16%。提出II优航1号再生稻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内2优6号全生育期146d,适于单季稻种植,分蘖力中等,株型较大,每穗约200粒,粒重高,千粒重30.5g,抗倒性较强。但叶片较长较宽。高产栽培的关键,培育壮苗,扩行稀植,控制中后期氮肥用量,增施钾肥,浅湿干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穗肥施氮量对水稻剑叶生长及披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和180 kg/hm2)对剑叶生长和披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剑叶的长、宽和长宽比均相应增加,施氮对剑叶长度的影响大于叶宽。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剑叶长度与叶片披垂程度呈正相关。穗分化期增加施氮量,挺直叶片的比例下降,而披垂叶和极披叶的比例明显上升,剑叶的披垂系数也增加。国稻6号叶片披垂程度比两优培九大。  相似文献   
9.
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汕优63、Ⅱ优162、Ⅱ优419、K18A/149和65002为材料,在云南省涛源乡、宾川县和杭州市富阳县进行试验,分析了水稻高产的物质生长特性,并比较了不同环境下物质生长特性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云南涛源和宾川产量分别比杭州高80%和66%,导致云南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较高。生物产量差异主要在幼穗分化以后,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在云南生态条件下,中后期能容纳较高的叶面积系数(LAI),群体生长速率(CGR)较高,使花后物质生产量大,且花后物质运转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年来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双季连作稻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86.0%到2004年下降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hm^2和1340.0万t,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hm^2和686.9万t;水稻单产增长辐度下降,单产年均增长率由60年代的5.3%,到2001年以后仅为0.3%。水稻现实单产、品种单产和良种良法配套单产的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