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黄浆水发酵制取B族维生素菌种与接种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现状是热量已基本满足,但蛋白质不足,特别是优质蛋白质摄取量偏低。大豆制品作为一种植物蛋白源已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而大豆制品行业中的主要产品是豆腐,约占生产和消费总量的64%。豆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为大多数消费者所喜爱,其品种也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型材料的获得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了无腥味大豆是今后大豆制品行业中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用ICP—AES法测定豆粉中无机营养素黑龙江省分析测试中心·哈尔滨,150050张建平张宏伟黑龙江省大豆开发技术研究中心,150086朱秀清大豆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镁、铁、铜、锌、锰等矿物质,是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生理生化有着极...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抗氧性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大豆蛋白肽的抗氧性机理、生产工艺、理化特性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曾剑华  刘琳琳  杨杨  张娜  石彦国  朱秀清 《大豆科学》2019,38(1):142-147,158
大豆蛋白的解离缔合行为能够通过热处理使其发生解离缔合反应从而改变大豆蛋白构象来获得理想功能特性,因此蛋白的热解离缔合行为决定了大豆制品的后期加工特性、品质及其应用范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大豆蛋白组分以及大豆蛋白热改性最新研究现状;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球蛋白、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脂蛋白热解离缔合反应过程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蛋白组分在热解离缔合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大豆蛋白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蛋白的解离缔合机制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豆因其丰富的营养和功能特性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源应用在食品加工和饲料领域。但是,大豆蛋白中含有的多种致敏性蛋白,严重阻碍了他的应用。文中对大豆致敏蛋白的分类、结构特点、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的乳化性能,该文研究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对SPI(pH值为4)的乳化性能影响,通过对比确定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即超声波-酶复合改性和挤压膨化-酶复合改性两种改性方法在酸性条件下的乳化性能效果最好;并通过对改性后 SPI(pH 值为4)进行溶解性、游离巯基、二硫键、粒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分析,从蛋白结构变化上进一步揭示了乳化性能提高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植酸酶-酸性蛋白酶改性的 SPI (Uphy-aci-SPI)的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为0.53 m2/g,比未改性SPI(0.18 m2/g)显著提高了196%(P<0.05),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13.5 min)显著提高了25.9%(P<0.05);挤压膨化联合菠萝蛋白酶改性的SPI(Ebro-SPI)的EAI为0.46 m2/g,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155%(P<0.05),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25.9%(P<0.05)。在pH值为4的条件下对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性质分析发现,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与未改性SPI相比,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溶解性显著增加(P<0.05);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乳状液平均粒径减小,CLSM观察乳状液中油与蛋白溶液稳定共融,改善了油滴之间的空间排斥力。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游离巯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0.05)。SEM观察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为结构松散、破碎均一的微观结构。由此可见,乳化性能的提高是通过深层改变蛋白的结构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探索提高酸性条件下SPI的乳化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豆拉丝蛋白(textured fibril soy protein,TFSP)是经螺杆挤压技术生产的具有类似肉纤维结构的高密度植物蛋白,复水处理后常被用来加工仿真肉产品。为了提高TFSP的复水品质,该研究在40 ℃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超声功率和NaHCO3浓度对TFSP 进行复水处理,通过对复水动力学模型的构建预测其复水过程,并探究不同复水方式对TFSP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纯水组相比,TFSP复水至120 min时,500 W超声组的最终含水率提高27.14 %、复水时间缩短20 min;2.000 %NaHCO3组的最终含水率提高23.41 %,复水时间无明显变化。Weibull模型可较好的拟合对照组(R2≥0.993 3)、超声组(R2≥0.990 5)和NaHCO3组(R2≥0.986 7)的TFSP复水过程。超声和NaHCO3处理均略微降低了复水TFSP的色泽,但提高了其持水能力和不易流动水含量。复水TFSP的硬度、咀嚼性、组织化度发生变化,弹性无明显差异。400 W超声组的组织化度最大,较对照组提高41.80 %;0.250 %NaHCO3组的硬度达到最小,较对照组减小54.17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显示,超声和NaHCO3处理改变了复水TFSP的微观结构,使其孔隙增大,加速水分传输速率,提高了容纳水的能力。因此,若以最大组织化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应选择超声辅助TFSP复水,而若以最低硬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则选择NaHCO3辅助复水效果为好。该研究结果可为采用不同复水方式、开发不同品质的TFSP制品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蒽酮比色法测定大豆乳清废水中总糖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大豆乳清废水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本法可溶性总糖测定的回收率为98%~105%,标准偏差1.032×10-3,本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误差小,而且设备简便、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磷脂酶A2水解浓缩大豆磷脂技术中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磷脂酶A2水解浓缩大豆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磷脂酶A2水解浓缩大豆磷脂的最佳技术条件为:磷脂酶A2用量2000Iu/100g浓缩大豆磷脂,氯化钙浓度为0.004mol/L,温度65℃,pH8,反应7h。为酶水解磷脂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