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感染对四氯化碳(CCl4)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病程的影响,选取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h组、CCl4组、H.h+CCl4组)。H.h和CCl4组分别采用灌胃法和腹腔注射法处理,分别于H.h感染后4和12周进行采样,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分别采用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肝脏纤维化情况。结果显示:处理4周时,CCl4组和H.h+CCl4组小鼠出现轻度肝纤维化,其他组未见明显病变;处理12周时,与H.h组相比,H.h+CCl4组小鼠肝脏中H.h活菌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ALT和AST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炎症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敲除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的CdtB基因,采用pcDNA质粒构建自杀质粒,用于敲除肝螺杆菌ATCC 51449菌株CdtB基因。根据同源重组原理,通过电击转化方法将质粒转入肝螺杆菌构建肝螺杆菌CdtB基因缺失株(ΔCdtB)。采用PCR及测序技术对ΔCdtB缺失株进行鉴定。采用生化试验、生长曲线测定检测ΔCdtB缺失株与野生型肝螺杆菌区别。结果显示,获得以质粒pcDNA构建的同源重组敲除质粒pcDNA-ΔCdtB,电击转化肝螺杆菌后经过传代筛选可获得氯霉素阳性转化子。缺失株替换片段的PCR产物为964 bp,大于野生型肝螺杆菌对应产物884 bp,测序结果表明,氯霉素抗性基因已替换了CdtB基因。比较发现,ΔCdtB缺失株与野生型菌株的尿素酶试验结果均呈阳性,并且在生长速率方面与普通血琼脂平板上无显著差异,但最终缺失株在含氯霉素的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更多。除此之外,将获得的缺失株持续传代并进行PCR鉴定未发现回复突变,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基因敲除质粒pcDNA-ΔCdtB实现了对肝螺杆菌中目标基因的敲除,为肝螺杆菌基因功能研究和致病因子的发掘提供了有效的基因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3.
选取800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2重复,每重复2000尾,分别饲喂含乳化剂0%和0.05%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2 d。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1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的肝胰脏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也表现出升高的趋势(P=0.08);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1)。饲养62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乳化剂能够提高异育银鲫的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脂肪代谢和蛋白质沉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实验动物学的角度出发,围绕动物福利的应用展开讨论。首先,简要说明了将动物福利用于动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其次,归纳总结了动物福利对动物实验的提出要求,最后,提出有助于动物福利理念融入、教学质效提高的策略,如树立正确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和引入信息技术等。希望能使相关人员受到启发,真正做到利用动物福利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实验活动可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为动物福利提供全方位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