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皮内含物对香梨优斑螟寄主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香梨优斑螟的寄主选择和寄主树皮内含物对寄主选择的影响,调查研究野外香梨优斑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危害情况和室内幼虫的取食选择,并对寄主植物树皮中几种内含物含量与香梨优斑螟的寄主选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野外,不同寄主植物的受害率、平均虫口数及最大虫口数,均为香梨树苹果树枣树,但枣树的蛹与幼虫的比值高于苹果;室内幼虫取食选择试验,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香梨树枣树砀山梨树苹果树,推测枣树为香梨优斑螟潜在的高风险寄主。香梨优斑螟幼虫的寄主选择与单一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糖、氨基酸和单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与4种树的碳氮比(r=-0.960,P0.05)和总酚含量(r=-0.900,P0.05)呈显著负相关,均衡的营养和较低的取食抑制物含量是香梨优斑螟选择寄主植物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转基因杨+转基因棉、转基因杨+非转基因棉、非转基因杨+转基因棉、非转基因杨+非转基因棉4种杨棉复合系统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其他3种复合系统相比,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对靶标类害虫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控制靶标类害虫的发生,但是会造成其他非靶标害虫种类和数量增加,并有上升为主要害虫的趋势,并引致天敌的增殖。从抗靶标类害虫效果看,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是值得推广的农林种植模式,且Bt转基因棉田益害比为0.5622。但综合分析常规杨棉复合系统与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群落结构特征指数,转基因杨树林中优势类群单一,而在非转基因杨树林中优势类群则较复杂,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使均匀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态营养循环流动系统,因此在Bt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需导入生态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束纸法在果树害虫诱集和天敌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树束纸对香梨优斑螟、苹果蠹蛾等下树化蛹的食心虫和李始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山楂叶螨等下树越冬的害螨有很强的诱集作用,诱集效果80~90%,结合必要的诱杀方法,对降低果园害虫害螨基数十分有效,并且,果树束纸对天敌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区香梨生产中的主要害螨是二斑叶螨、李始叶螨、山楂叶螨,由于其寄主广,种类多,数量大,易产生抗药性,难以防治,严重降低了果品产量和质量。为探索香梨园害螨的生物防治技  相似文献   
5.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特有的果树蛀干害虫。为进一步研究香梨优斑螟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变温和定温相结合的方法,测定香梨优斑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LIMEX软件对香梨优斑螟中国适生区进行预测。香梨优斑螟卵、幼虫、蛹以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2±2.39)、(7.28±1.88)、(4.06±1.87)和(6.85±1.63)℃,有效积温为(94.77±10.82)、(525.09±51.27)、(194.96±18.52)和(806.14±65.75)℃·d,推断出香梨优斑螟在新疆阿克苏和库尔勒地区1年发生3代;香梨优斑螟中国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湖北西北部、云南北部、四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藏东部的小部分地区。提出应根据香梨优斑螟历期预测式预测其发生期,适时防治;并加强检疫,防止向其他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格局,给种群动态监测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对吐鲁番地区杏园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树段解剖,鉴定种类;选择4 个不同树龄杏园进行抽样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检测、回归分析及聚集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该地区杏树小蠹虫种类为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皱小蠹(S. rugulosus)、枝小蠹属(Ernoporus sp.)以及小蠹属(S. sp.)。其中多毛小蠹为优势种群,其次是皱小蠹,这2 种小蠹分布于主干、主枝、侧枝;枝小蠹属多见于较细侧枝和副侧枝;而小蠹属分布于主枝和侧枝。(2)5 种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证明,杏树小蠹虫成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种群,其聚集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3)当种群密度较小时,种群聚集是由自身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当种群密度较大时,环境才是造成种群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蒲螨和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Pyemotes sp. and Scleroderma guani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larvae of Semanotus bifasciatus. The results as follows: (1) the suitable control time of Pyemotes sp.was from early April to early May. The reason was that in this time, the larvae of S. bifasciatus were young and not bored into xylem that was so easy to be parasitized by Pyemotes sp. With the parasitic rate 80% in average. Indo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Pyemotes sp. had the same tropism selection to every instar for the host, but the parasitic rate was higher in low instar than other instars.(2)Using Scleroderma guani to control S. bjfasciatus, the suitable time was from mid May to mid June, the optimal ratio of host and parasite was 1∶ 1. Indo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cleroderma guani had strong tropism toward middle-aged and elder larvae, the parasite linger around them and choose suitable position on hosts where they could lay eggs successfully. This behavior showed that Scleroderma guani had strict selectivity for their hosts. In experiment, the authors found a phenomenon that in one trap wood, both the Pyemotes sp. and Scleroderma guani could be f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themselves did not affect each other and otherwise they could increase the parasitic rate for host. So,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in practice to control pests especially for boring pests, the Scleroderma guani and Pyemotes sp could be used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一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ampelinum)的适生区域尚不清楚之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资料,整理出葡萄黑痘病的基础生物学信息,采用GARP软件分析了葡萄黑痘病在新疆的适生区及适生程度,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葡萄黑痘病在新疆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葡萄黑痘病对新疆来说是一种高度危险性病害,除伊犁州和塔城地区危险程度为低度外,其他地区均为中度乃至高度危险,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枣实蝇在中国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及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枣实蝇的基础生物学信息,利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和GARP,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预测枣实蝇在中国的适生区及其适生程度。综合2种软件的预测结果,认为枣实蝇在我国适生范围很广,其中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23个省(市、区)的大多数地区为枣实蝇主要适生区域;次要适生区域包括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局部地区、内蒙古临河以东局部地区、宁夏南部局部区域、甘肃与新疆相接的局部地区、川甘陕3省交界的局部地区、青海格尔木市和都兰县、陕西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河北北部地区、吉林与内蒙古及辽宁接壤的局部地区、四川中部、重庆东部、西藏墨脱县、西藏察隅县、西藏错那县、湖北与湖南的西部地区、贵州北部地区、浙江北部局部地区、广西与广东的北部局部地区、台湾西部地区。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首次综合评估枣实蝇在我国各省市区的潜在危险性,认为枣实蝇在中国为高度危险性害虫,对我国枣产业的发展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进出境植物检疫和国内植物检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检疫范围的角度分析了进出境植物检疫和国内植物检疫的合作共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我国植物检疫管理体系变革的角度探讨了造成上述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植物检疫制度和体系构想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