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肥量与栽培密度对水稻二化螟为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及不同栽培密度与水稻二化螟为害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是影响二化螟为害程度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二化螟为害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适当增施磷、钾肥有利于降低二化螟为害率;合理稀植有利于控制二化螟的大发生;在-1≤Xi≤1范围内,利用二化螟为害率模型,推寻出害率小于1%的农艺方案,即当施氮量为105-119kg/hm^2,施磷量为48-90kg/hm^2,施钾量为90-150kg/hm^2,栽培密度为12.5-17.9穴/m^2时水稻二化螟为害较轻。  相似文献   
2.
高山红景天根腐病发病因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吉林省龙井市高山红景天根腐病发病因素调查明确,低海拔地区种植和连作红景天是根腐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铲地时适当扒土使高山红景天根颈部裸出地面和人工摘除花序等措施可以减轻根腐病的危害。室内及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多菌灵、多菌灵+福美双混剂600倍液对高山红景天根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15%和85.46%。  相似文献   
3.
对吉林省和龙市红景天基地苗圃发生的立枯病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病原菌形态观察及接菌和再分离,红景天苗立枯病病原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纹枯病不同病级之间产量损失原因的灰色关税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水稻纹枯病不同病级之间产量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结实率的下降,其次与千粒重的下降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纹枯病危害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纹枯病危害的情况下30 cm ×26 .6 cm 密度的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30 cm ×20 cm 和30 cm ×33 .3 cm 密度;纹枯病危害的情况下30 cm ×20 cm 密度的受害最轻,其次为30 cm ×26 .6 cm 和30 cm ×33 .3 cm 密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及产量损失率模型;对模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施氮量是控制纹枯病大发生和减少纹枯病引起的产量损失率的最主要的措施,降低的具体水平应根据产量水平和历年的发病情况而确定;适当增加施磷、钾量有利于控制水稻纹枯病,但施钾量超过一定的水平反而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因此施钾量不应超过93.5kg/ha.  相似文献   
7.
红景天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景天根腐病菌(Fi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35℃,适宜pH值为5,在不同营养液里以红景天汁、牛肉膏、酵母汁、葡萄糖等的营养液中萌发良好。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为最佳;氮源以蛋白胨、酵母液、牛肉膏最佳;在不同培养基里以PDA最佳。测定了不同时间下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结果分别为70℃10min和60℃10min。  相似文献   
8.
红景天立枯病病原鉴定及其药剂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吉林省和龙市红景天基地苗圃发生的立枯病症状及病原菌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红景天立枯病病原为立枯线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红景天苗栽培密度和田间除草状况是影响红景天立枯病发生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多菌灵、菌核净、多菌灵+退菌特混剂以及402抗菌剂等药剂对红景天立枯病的防效较高,是防治红景天立枯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插植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稀植处理的有效分蘖终止期向后延迟5~8d,一次和二次分蘖数明显增多,有效分蘖率明显提高;稀植处理的穗长度变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以及每穗粒数明显增多,经相关分析每穗粒数与植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5064 4.4163 X1 3.5070X2 1.6562X3;经产量方差分析结果,12.5穴/m^2的产量最高,其原因与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较多有关。综合分析结果,密度为12.5穴/m^2宽窄双垄插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抗冷性的插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延边稻区二化螟发生情况调查表明 ,不同品种水稻受二化螟危害程度有差异。密度 12.5穴 /m2 或进一步稀植的二化螟危害较轻 ;施氮量多 ,二化螟危害重 ,反之危害较轻。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二化螟成虫羽化高峰期是利用二化螟性引诱剂在田间诱集二化螟成虫最佳时期。田间小区药剂试验结果表明 ,50%辛硫磷、2.5%功夫和增效水胺硫磷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