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玉米茎腐病拮抗菌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菌种选育, 筛选玉米茎腐病的生防菌及对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 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得到1株较高活性菌株(YH-1), 将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圈直径由原来的20.60 mm增至25.80 mm。YH-1作为高效玉米茎腐病拮抗菌株, 可为生防菌剂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跨学科培养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的重要性及优势与不足,并简析培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跨学科培养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的相关举措,以促进培养跨学科生物信息学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3.
以分子病毒学课程为例,开展了互联网思维下生物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构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训练研究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水平和训练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提升了生物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说明该模式是提高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制品学为依托,研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制订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和评价体系,培养了协同创新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和科研创新精神,最终提升了协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番茄早疫病生防放线菌WL07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放线菌WL07液体发酵的抗菌效能,采用自然选育、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对其进行菌种选育,并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到4株有较高生产水平的突变株:S.tz-10、S.tz-22、S.tz-36、S.tz-45,其中突变株S.tz-22经液体发酵,产量稳定,抑菌圈直径也最大,其直径是出发菌株的1.66倍,将该菌株连续传代5代后,其生物效价基本稳定.最终确定S.tz-22作为高产稳产的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林生毛霉对孕甾烯醇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了三个转化产物。经波谱学方法(IR、MS和2D NMR)分别鉴定为3β,7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3)和3β,7α,9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4)。通过2D NMR技术对产物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详细地解析了化合物4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总状毛霉进行生物转化,采用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转化大豆异黄酮苷水解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响应面法对水解后游离苷元浓度、时间、温度、酶量、pH值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获得了最佳水解条件:水解时间3.59 h,pH6.1,酶量23 mL,水解温度46℃。经验证试验与预测值接近,说明该模型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 探讨适宜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我们根据本县的气象、农事等情况,应用数学模型对蚕期布局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春期桑树三叶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该课程是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为提高学生实验的应用及创新能力,针对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中的一个实验—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盐析沉淀,应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研究,让学生了解并熟练响应面法的常用实验设计及软件,将该统计学方法直接应用于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生物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目前教育现状,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培养模式.该文分析了生物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体系,对生物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实施了一种新的以研究方向为主导的培养模式,可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生物学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