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明绵羊感染16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type 16,BTV16)后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的消长特点。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感染BTV16后3只绵羊上述4种因子mRNA进行检测,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绵羊,并以0 d mRNA为基准,计算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病毒抗体效价、测量绵羊体温。结果显示,接种BTV16的3只绵羊均不同程度产生抗体和体温症状,4种细胞因子的mRNA在接种病毒2~4 d内均出现显著上升,其中IFN-γ峰值在2.58~27.84倍之间,IL-2峰值在5.24~17.19倍之间,IL-4峰值在2.16~3.43倍之间,IL-10峰值在15.78~48.77倍之间,个体上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4种细胞因子均在高水平持续6 d左右后逐渐下降。对照绵羊上述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本研究阐明了接种BTV16后绵羊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在转录水平上的消长特点,为进一步深入开展BTV感染特征、宿主机体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乐 《猪业科学》2016,(6):124-124
中央对于生猪养殖行业比较重视,连续下发了一系列生猪养殖政策的扶植文件,刺激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和壮大。2011年9月开始,农业部发布了《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央首次提出了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方案,这种方案有利于养殖业突破资金、规模的瓶颈,我国的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正进入快速上升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3.
克隆测定了12个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öthe)种群84个样本和5个叶蝉近缘种外群62个虫体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5%~1.2%,远小于昆虫物种2%的界限,未呈现明显遗传分化,ML分子系统树也显示其种群个体呈平行分布。假眼小绿叶蝉与几种外群叶蝉的遗传距离在14.8%~24.5%之间,依次为葡萄小绿叶蝉<葡萄二星叶蝉<桃一点斑叶蝉,说明它与葡萄小绿叶蝉亲缘关系最近,与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一致。本研究首次通过mtCOI基因序列分析,揭示了假眼小绿叶蝉遗传结构及它与近缘种叶蝉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解释它在茶园的起源及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植被覆盖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合理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该文提出基于植被覆盖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新思路。借助植被覆盖率对农村居民点斑块进行分类,通过分析抽样农村居民点斑块的植被覆盖与内部用地结构得到整理潜力修正系数,从而建立基于植被覆盖率修正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模型,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门头沟区无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占大多数,具有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并且这部分农村居民点多远离主干道;山区具有中、高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略多于平原、浅山区,而低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明显多于平原、浅山区;门头沟区规划整理的农村居民点内部包含有大量农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比例只占63.19%~71.54%,但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将整个农村居民点都作为建设用地调绘;因而,一些不考虑植被覆盖修正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夸大了整理潜力,放大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果。该文为进一步合理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剖析青海湖南部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笔者利用青海湖南部共和县气象局1961—2017 年的大风日数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1961 年以来该地大风日数随年份的延长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年减少2.0 天;(2)共和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大风日数的减少幅度大小依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和夏季大风日数的减少趋势显著;(3)突变分析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未发生突变,年大风日数在1975 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汉中市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提高病害测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多年来汉中市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进行了主导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发病程度的主要因子包括小麦感病品种种植比例(x1)、秋苗病田率(x2)、秋苗单位面积平均病叶数(x3)、1月份平均气温(x6)、上年11月份降雨量(x11)、早春病田率(x18)、3月中旬病田率(x19),与发生程度(y)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发病程度预测模型:y=-6.354 7+0.084 0x1+0.022 8x3+0.662 8x6+0.020 9x11,R2=0.968 7。拟合预测符合率为92.31%,相对误差8.96%。利用预测模型对2014-2016年汉中市小麦条锈病进行预测,预测的病级分别为2.93、3.21、1.92,与2014、2015、2016年发生的实际病级3、3、2相吻合。此模型可应用于生产中小麦条锈病的测报。  相似文献   
7.
大豆LE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类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鉴定大豆全基因组中的LEA家族基因,对其进行定位、分类以及组织表达分析,为植物LEA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并获得大豆LEA家族基因的全序列、定位和拷贝数信息;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利用大豆发育表达芯片数据、NCBI中UniGene的EST表达数据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系统地分析鉴定了36个大豆的LEA家族基因,根据结构域的差异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LEA基因分成8个亚家族。基因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分布于大豆的16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分析表明,几乎全部LEA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逆境反应顺式作用元件。各个发育阶段表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成员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1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有5个在种子发育时期优势表达,另外5个在其它部位优势表达。【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大豆基因组的36个LEA家族基因,它们分属于8个不同的亚家族,分布于16条大豆染色体上,启动子区含有逆境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和了解山东丹参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规律。【方法】以叶片为外植体研究疏松愈伤组织诱导增重以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并对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进行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疏松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MS+2,4-D 0.5mg/L+KT 1.0mg/L+蔗糖30g/L+琼脂6g/L+酸水解酪蛋白1g/L,细胞悬浮培养基为MS+2,4-D 0.5mg/L+KT 1.5mg/L+6-BA 3.0mg/L+NAA 1.0mg/L+蔗糖30g/L+酸水解酪蛋白1g/L。【结论】山东丹参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曲线为"S"型,Richards方程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疏松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钾对西洋参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运用水培试验技术,在霍格兰营养液基础上,设置4个钾浓度梯度为处理,分别为0,0.6,2.0,6.0 mmol/L,探索钾胁迫对西洋参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碳氮代谢以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随着钾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2.0 mmol/L的浓度下达到峰值,分别为12.88,6.96,19.84 mg/g。根系活力随着钾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高钾浓度处理组比缺钾处理组西洋参根系活力高36.91%。缺钾显著降低了西洋参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钾浓度的降低西洋参幼苗叶片MDA含量逐渐升高,SOD、POD和CAT等保护酶类的活性逐渐增强。低浓度的钾导致西洋参幼苗光合作用、根系活力和碳氮代谢等生理指标的下降以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增强,从而抑制了西洋参幼苗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鞭毛蛋白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副溶血弧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0)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氧化石墨烯最适淬灭浓度为60 ng/m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副溶血弧菌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绿色荧光.副溶血弧菌的检出限达到104 CFU/mL.针对副溶血弧菌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试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