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影响茄子果实着色的因素及增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茄子果实色泽是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果实外观,而且着色程度与品质密切相关.优良的品种只有充分表现出应有的色泽,在市场上才会有竞争力.本文就影响茄子果实着色的因素及提高着色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保持耕作技术对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保持耕作技术对治理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表明高留茬深松技术可以减少降雨中的产流次数及径流量,大幅度降低径流量中NO_3~--N的浓度及流失量,在土壤侵蚀中氮和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而磷的流失仅与流失的土壤总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坡耕旱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坡耕旱地不同坡位与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分布均呈现为顺坡下降方向逐渐增加 ,这种变化随土层加深而变缓 ;同一坡位 ,各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耕层 ( 0~ 30cm)养分含量明显高于下层 ,以表层最高  相似文献   
4.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保持耕作的发展与内涵,分析了保持耕作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高留茬深松技术的原理,并组装集成旱作农业保持耕作技术体系,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与利用效率为核心,实施动态的田间管理技术,做到以种节水、以肥调水、以耕蓄水、以材料保水。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试验田对夏玉米小斑病田问流行动态和垂直扩展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因素,摸清了夏玉米小斑病的田间发生、发展规律,明确了其发病严重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7—8月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种植密度、种植期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发病。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是预西地区近几年来常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水肥地,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2000年对小麦纹枯病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进行了一系列防治试验,并制订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豫西旱地主要问题及高留茬深松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豫西地区旱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高留荐深松技术的技术要点和增产原理及其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纳墒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改变土壤空气组成,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实现旱作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和选育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提出了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保持耕作对豫西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保持耕作技术(高留茬深松和高留茬免耕)的水分利用情况和肥料利用率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耕作特别是高留茬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以增产30.1%,经济效益提高35.8%,降低成本22.2%,降水利用率提高16.2%,水分利用率提高16.8%,肥料利用率提高19.6%,同时还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 1 5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几个产量历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 ,其关联度顺序为 :千粒重 >行数 >出籽率 >生育期 >株高 >穗位 >行粒 >穗长 >秃尖 ;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千粒重、行数、出籽率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