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转移早期囊胚期细胞制备的嵌合体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尼拉商品鸡鸡胚X期细胞液注入同期海兰鸡的囊胚腔中,再经体外培养至出雏,获得尼拉--海兰嵌合体鸡,嵌合体率为5%(3/60),出雏率为15%(9/60)。另一项实验是将受体鸡胚经过600rad^60Co辐射处理后再注入供体细胞并体外培养至出雏,结果嵌合体率为14.0%(8/57),孵化率为15.8%(9/57),其中两只毛色嵌合体公鸡存活至今已经8个月。嵌合体鸡的黑色羽毛可出现在多个部位,有两只鸡的腿部和喙的角质也出现黑色斑。嵌合体鸡血液DNA具有供体鸡的特征带。本研究为进一步制备转基因鸡奠定了基础,也为鸡的发育生物学研究和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鸡Mx全基因序列进而进行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利用poly Ⅰ:C诱导鸡胚成纤维细胞Mx基因表达,克隆了Mx基因全长cDNA序列,将开放阅读框(ORF)连接构建于表达质粒pGEX-4t-2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GEX-Mx,转化Rosetta(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检测.表达产物检测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75 ku.说明获得了Mx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进行Mx基因的活性检测以及利用Mx蛋白进行抗病毒转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10 mmol/L NaOH碱处理家兔精子使精子破膜后,和外源基因共同孵育,然后通过ICSI技术导入卵母细胞。另设无碱处理无质粒孵育组和碱处理后精子无质粒孵育空白组,观察并比较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精子碱处理与质粒孵育对胚胎的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ICSI介导转基因后观察囊胚出现绿色荧光,占总囊胚数的34.78%,外源性DNA的转入率为19.51%。试验初步建立了用碱处理精子结合家兔ICSI的转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小尾寒羊、滩羊、同羊、欧拉羊共计196头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绵羊TGF-β1基因6-7外显子区间内的805bp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了一个多态位点。经克隆测序分析发现,第6内含子区内存在一个突变,该突变位点为第7外显子上游的第294位碱基处缺失了AGAC(序列:gi76871756中的14201位)。对不同绵羊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多胎品种小尾寒羊以AB基因型为主。x^2检验结果表明,单胎品种滩羊、同羊、欧拉羊以BB基因型为主,所有品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探索和优化兔成纤维细胞由单细胞成长为克隆群体的技术条件,建立转基因单克隆细胞系筛选系统,为进一步生产基因打靶克隆兔创造条件。将3~5代的成纤维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对比不同培养基对单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利用脂质体转染兔成纤维细胞后,按照不同的稀释比例传代并筛选转基因单细胞克隆,研究不同稀释比例对转基因单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经过比较试验发现同化的DMEM/F12培养基能很好地支持单细胞克隆早期生长,转基因后1∶80倍的稀释比例能够获得较多的转基因单细胞克隆。本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转基因和基因打靶克隆动物的制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囊胚注射转基因ES细胞制作嵌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作的饲养层上培养并成功的维持了携带LacZ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系(S8),在此基础上,以S8为供体细胞,以远交系昆明白小鼠3.5d胚胎为受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将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的囊胚腔内,经过恢复培养,移植到代孕鼠昆明白雌鼠的子宫中;后代在嵌合体出生一周后进行判定。本试验用8~13代的S8细胞共注射胚胎597枚,经1~3h恢复培养,有585枚胚胎重新具有膨大的囊胚腔,细胞轮廓分明,滋养层细胞间连接也清晰可见,胚胎成活率为97%;胚胎移植后,代孕母鼠共移植胚胎228枚,经17~19d的妊娠期后,产仔37只(2只死胎),产仔率为16%;有35只仔鼠(雄鼠18只,雌鼠17只)存活到可以判断毛色,共获得8只S8细胞毛色嵌合体小鼠,嵌合体的产生率为21.6%。结果表明用S8细胞经囊胚注射后能够获得嵌合体,并且嵌合体明显发生了性偏离现象。本试验为国内利用囊胚注射携带LacZ基因的胚胎干细胞获得嵌合体小鼠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7.
应用超声波技术快速预测羊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肉羊育种中,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是重要的选择性状,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活体预测,试验通过对3个羊品种(36头)屠宰前后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估测和实测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用超声波活体测量技术预测宰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屠宰重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可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新西兰兔成熟卵母细胞在不同方式激活后的发育潜能和孤雌胚胎在不同培养体系中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电击激活和化学激活单独使用不能很好的激活兔卵母细胞,两次电击和化学激活配合使用能够较好的激活兔卵母细胞。通过比较发现B2培养基支持兔孤雌胚胎发育的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试验建立了和体内受精时间过程相似的卵母细胞活化和培养系统,为兔的核移植技术优化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鸡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鸡胚体外培养系统包括:将鸡胚从蛋壳中取出转入代用蛋壳I中补加蛋清至满,用保鲜膜封口固定,38℃、翻蛋角90。、RH4096孵化72h。然后转入代用蛋壳Ⅱ中用保鲜膜封口固定,38℃、翻蛋角40。、RHS0%孵化至i8d,之后转入恒温箱停止翻蛋在37.5℃、RH60%的条件下孵化至出雏。通过以上培养系统,在手工翻蛋(4次/d)的情况下分两组处理17只鸡胚,孵化率为11.8%(2/17),两只雏鸡中一只为弱雏;在自动翻蛋(1次/h)的情况下处理40只鸡胚,孵化率为22.5%(9/40)。孵出的小鸡经正常饲养能够长大并产卵。通过自动翻蛋体外培养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发现,两次转移对胚胎和卵黄造成的损伤、卵黄膜与代用蛋壳的粘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和翻蛋角度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