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最显著症状是妊娠母畜发生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2002年在全区开展布病检疫监测工作以来,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VP2蛋白主要抗原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自主型细小病毒(Autonomous parvovirus),它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方法多以全病毒为抗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重组蛋白无感染性,易于生产和纯化。因此用重组蛋白来检测猪细小病中抗体水平对于猪细小病的防  相似文献   
3.
奶牛围产期疾病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宁夏四个国营奶牛场1200头围产期奶牛和个体户2500 期奶牛进行临床调查,并对9种饲料45份样品和72份血样分别进行钙、铁、铜、锌、锰、钴、硒、碘、氟、钼等11种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日粮产奶净能、奶牛能量单位、粗 白、可消化粗蛋白、粗纤维、锌、锰、铁、钴、钼均在正常范围内,钙含量稍低于下沉水平,磷、铜、胡萝卡素不足、硒、碘严重缺乏,氟高于正常水平,血液测试分析,血清钙、磷低于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某奶牛养殖园区对布鲁氏杆菌病净化的过程,对净化过程中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际现状提出了布鲁氏杆菌病净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忠市区动物防疫监督所从调查研究入手,找准切入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开展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同本地回族群众饮食习俗有机结合,成功解决了因民族风俗习惯而导致多年无法实施的畜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进国外早熟、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的肉用品种萨福克羊、无角陶塞特羊和杜泊羊,与我国产羔率高、四季发情、适应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小尾寒羊杂交,获取杂交优势,进行羔羊肉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圈养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同等营养水平饲喂各杂一代羔羊和小尾寒羊,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萨塞F1208.6 g、杜寒F1200.11g、陶寒F1193.33 g、小尾寒羊144.11g,各F1羔羊与小尾寒羊羔羊相比,分别提高44.76%、38.85%、34.15%;从出生到6月龄羔羊不同阶段(1月龄、4月龄、6月龄)的平均体重,萨寒F1>杜寒F1>陶寒F1>小尾寒羊;投入与产出比为:萨寒F11:1.09>杜寒F1>1:1.01陶寒F11:0.94>小尾寒羊1:0.45.说明各杂一代羔羊的生长速度均快于小尾寒羊羔羊,平均体重大于小尾寒羊,投入与产出比高于小尾寒羊羔羊1倍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8.
蔡仲锡  李学仁  金澈 《作物学报》1963,2(3):336-338
1961年到1962年调查总结了农民固有的淹稗经验,并进行了淹稗试验。试验引用了生产中较有成效的四种淹稗方法(即红光法、砂沟法、长兴法、太阳法),并在红光法的基础上加入晒田环节的综合法等五种方法(处理见表)。此外,为研究水温对灭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引进国外早熟、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的肉用品种萨福克、无角陶赛特、杜泊羊与我国产羔率高、四季发情、适应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小尾寒羊杂交,获取杂交优势,进行羔羊肉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舍饲管理条件下,以同等营养水平饲喂杂一代羔羊和小尾寒羔羊,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萨寒F1208.61 g、杜寒F1200.11 g、陶寒F1193.33 g、小尾寒羊144.11 g,各F1羔羊与小尾寒羊羔羊相比分别提高了44.76%,38.85%,34.15%.从出生到6月龄羔羊不同阶段(1月龄、4月龄、6月龄)的平均体重,萨寒F1>杜寒F1>陶寒F1>小尾寒羊.投入与产出比为:萨寒F11∶1.09>杜寒F11∶1.01>陶寒F11∶0.94>小尾寒羊1∶0.45.说明各杂一代羔羊的生长速度均快于小尾寒羊羔羊,平均体重大于小尾寒羊,投入与产出比高于小尾寒羊羔羊1倍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豫西黄土丘陵台地位于河南省西部,西邻陕西,北濒黄河,南与伏牛山区交错,东同黄淮平原接壤,地域上包括三门峡、洛阳、郑州三市的大部和平顶山、许昌两市的部分地区,共计21个县、市,总面积约24733km~2,总人口1128万。本区耕地面积139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在全省低山丘陵区中垦殖率最高,人均耕地1.23亩,比全省人均耕地数量略低。 本区地处西部黄土高原与东部黄淮平原的交接和过渡地带,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黄土地貌类型,当前已成为河南省农业用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从分析区内黄土地貌特征、形成过程和发育演变趋势入手,针对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