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自实施"五八"造林规划,特别是开展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以来,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林业获得了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相对先进地区来说,该区造林绿化进展还是缓慢的.由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特定的自然和气候条件,林业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3.
大麦花药培养技术自70年代以来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绿茵再生力成倍地提高。在已报导的有关大麦花培的工作中主要集中于取材时期,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份等外部条件的研究,而对培养细胞本身的生理状态的研究报道较少。FosketDEC(1980)发现在培养基中外源Cgtokinin/aaxin比值大、中、小分别决定着芽、愈伤和根的形成.SmigochiAC和OwenLD(1988)利用转基因植株(isopentenyltransfelasegere)成功地证明提高内源Cg-tokonin可以促进芽的生成。近些年来,在很多植物上,人们发现降低内源aaxins和cg-tokinins或…  相似文献   
4.
“十五”国家 86 3课题“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实施一年来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出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 1个、参加省级区域试验并增产极显著的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系各 1个 ;筛选与创制出优质、抗病、抗逆等各类育种材料 12份 ;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2 0万hm2 ,建立了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种产业化基地及中试示范基地 ;构建了大麦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程序 ;在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材料筛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啤用品质、抗赤霉病、抗逆育种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外值体能被含Ti质较载体的根癌农杆菌感染,目前已得到转基因的愈伤组织.该载体带有一个嵌合的npt-Ⅱ(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基因和一个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经胭脂碱测定和DNA分子杂交实验表明,外源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已导入芹菜细胞.  相似文献   
6.
“单二”啤酒大麦新品种是我国应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技术在大麦上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第一个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耐肥抗倒,高抗大麦黄花叶病,高产稳产,皮薄色淡,籽粒饱满,制麦品质好,是优质啤酒大麦,已于1997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80万亩,为江苏大麦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7.
甲鱼的科学投饲技术湖北省水产科研所(430071)李安生一种观点认为把饲料投喂在水下好。其根据是投在水下甲鱼吃食不用出水面,可以减少活动又不受外界干扰,吃食较稳定,虽然有所散失,只要饲料颗粒粘度合适,养成习惯,浪费不会太多。而水上投喂会受外界气候与环...  相似文献   
8.
实验结果表明大麦花药培养辅助啤酒大麦育种工作是可行的 ,筛选出了比较理想的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再分化的培养基 ,对F1和F3~ 4 代杂种材料的花培效果做了比较研究。共接种花药数为 2 4 85 6枚 ,得到绿苗 2 0 5 0株 ,从 (NasuNijo/Kinuyutaka)F1材料的 2 5 4株绿苗中 ,鉴定出一个啤酒大麦新品种 ,1997年在江苏被命名为单二大麦 ,是我国第一个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出的大麦品种 ,在 1995~ 2 0 0 0年已推广种植 4 70 0 0 0hm2 。同时还选育出一批啤酒大麦新品系 ,单 95 168将作为单二大麦的接班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麦高效育种技术与新品种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大麦高效育种技术与新品种培育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国内4个科研单位承担了这一计划,课题围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科学设计,规范管理,在成果、专利、标准、人才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全面完成了课题合同计划任务和指标要求,课题成果已被广泛应用,新品种迅速实现产业化,促进了我国大麦科学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概述了课题组五年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甘露醇预处理方式、方法对大麦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生长的洋同花药培养反应的4个大麦基因型上,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方式。方法对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和再生植株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预处理方法,在液、固体预处理方式上,其花药培养反应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预处理方法与预处理方式无关。在不同浓度的甘露醇预处理之间,随甘露醇浓度的增加,绿功分化频率有显著的提高。基因型与甘露醇预处理的时间长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即甘露醇预处理的最适时间,因大麦基因型的不同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