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兴沟林区春秋两季干旱严重,加上地处三乡一镇的包围之中,人烟较稠密,管护困难,历年造林成活率较低,补植造林任务很大,平均要占造林面积的20%。为了提高补植造林的质量,减少苗木运搬的损失浪费,我们在更新造林的同时,每隔5~6行,设一行一穴植双株的贮存苗行,两株苗  相似文献   
2.
培育红松果园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红松果园技术初探李宝坤(大兴沟林业局)红松,作为红松果进行人工培育,开发利用果实,以果实创造经济效益,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近些年来,红松果仁的开发利用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果仁色白,含油率70.34%;蛋白质含量14.8%。营养极其丰富,堪称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碳源条件下,CXJZ95-198茵株产甘露聚糖酶的规律。研究发现:CXJZ95-198茵株酶活在葡萄糖和甘露糖培养基中都呈“抛物线”型变化,均在7.5h达到产酶高峰,粗酶液的酶活分别为79.4U/ml和99.4U/ml。在精制魔芋粉、槐豆胶和豆饼粉培养基中,酶活呈“N”型变化。  相似文献   
4.
CXJZ95-198菌株在不同碳源中产β-甘露聚糖酶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碳源条件下,CXJZ95-198菌株产甘露聚糖酶的规律.研究发现CXJZ95-198菌株酶活在葡萄糖和甘露糖培养基中都呈"抛物线"型变化,均在7.5h达到产酶高峰,粗酶液的酶活分别为79.4U/ml和99.4U/ml.在精制魔芋粉、槐豆胶和豆饼粉培养基中,酶活呈"N"型变化.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1,2-二氯乙烷5种有机溶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时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温度为55℃,pH值为8,物料比为1:3,提取时间为5h,其提取的番茄红素含量达74.91mg/100g.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提取葡萄梗中单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从葡萄梗中提取单宁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葡萄梗中单宁,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提取葡萄梗中单宁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60 W,超声时间20 min,超声频率40 kHz。[结论]超声波提取单宁时间短,效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通过超滤、硫酸铵沉淀、丙酮沉淀及凝胶层析等纯化步骤,将CXJZ95-198菌株所分泌的β-甘露聚糖酶进行了纯化,其纯化倍数为12.05,收率为33.50;.通过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得到单一条带蛋白,分子量为52.29 kD.  相似文献   
8.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粗提葡萄梗单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方法]通过研究特1号、ADS-17、AB-8和D4006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附能力,筛选最佳树脂,研究最佳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确定其最佳的吸附与解吸附工艺参数。[结果]特1号树脂分离纯化粗提葡萄梗单宁的最优吸附-解吸试验条件为:上柱液pH值3.0,质量浓度5.67 mg/ml,流速2.0ml/min,室温,洗脱剂乙醇浓度60%;粗提单宁经树脂吸附纯化后,纯度大幅提高,可以达到96%;树脂经7次重复使用,吸附性能无明显降低,可以循环使用。[结论]特1号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电子式电能表又称静止式电能表,分单相全电子式和三相全电子式,与机械式电能表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减轻了校表人员的劳动强度,电子式电能表已按国家误差标准做好,检定时只有合格或不合格,无需调整,而机械表在检定时就要进行多次繁琐的误差和潜动调整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电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是低压线损过高,因此,可采用以下几个主要措施降低线损,真正做到多供少损,增加效益。1 新上用户或村内进行低压线路改造时,低压线路尽可能设计为环形供电。主要好处一是可以较合理的均匀分配三相用电负荷,保证三相电流的基本平衡,降低线损。二是缩短供电距离,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线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