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我国高等院校农经专业为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设置过多的非农、离农课程,模糊了专业性质,无法正确引导毕业生在涉农和农业领域就业。必须从增设农学课程、梳理非农课程内在联系、增设实习学时以及设置弹性课程等方面入手,加强新时期具有涉农就业意愿的农经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李广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28-19030
以合肥为例,介绍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征,指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边缘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农技协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而农村产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科技支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在我国农技推广中起着中介作用,为了提升基层农技协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该文以安徽省农技协为调查对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技协处在萎缩转型期,组织形式基本完善,但大多名存实亡.在政策、市场、技术的推力和科技推广、乡村振兴科技需求的拉力作用下,农技协服务内容应由单一技术服务转向多元的产业促进,组织形态由单一转向多元"农技协+",服务模式由单纯的为农户个体服务向为农户个体和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工作方式由实体空间向"实体空间+网络空间"、技术经济服务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提升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的临街商式住宅是面向北方林区城镇设计的。它是一种根据北方林区城镇的特点,使林区城镇居民生活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临街商式住宅。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经济圈的扩容一方面给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合肥市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在安徽省的经济地位日益增强,而芜湖作为安徽省第二大城市,和合肥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合芜关系是推动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合肥和芜湖具有非典型性双核型结构特征,两城市的资源特点、产业结构以及空间关系各有利弊,这对于优化合肥和芜湖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安徽省双核心经济增长引擎、促进安徽省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深化农村地区改革,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切入点,对于探索集体经济新的运行机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合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各村社基于集体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式有所区别,通过对合肥市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分析,提出从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两委各自作用,进一步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定位资源差异,开拓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入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