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蟾蜍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本文通过对蟾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特性和饲养管理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科学养殖。1外形特征体长平均60mm左右,雌性最大者可达80mm。体粗壮,头宽大,口阔,嘴端圆,鼻孔近嘴端,眼大而凸出,后方有圆形鼓膜,眼间距大,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前肢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牧业科技的发展和投入的加大,动物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动物寄生虫病仍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动物饲养卫生条件较差.感染寄生虫机会较多。二是动物交易频繁。从外地大量购人动物和引入新品种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病原。三是不科学使用驱虫药,没有充分发挥驱虫药疗效.特别是养殖户乱用驱虫药,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采伐迹地米槠林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通过野外标准地群落调查和重要值计算,分析了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3个标准地共调查到乔木有天然更新13科16属20种;人促更新5科6属6种;人工造林1科1属1种。2)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落群中米槠种群径级分布呈天然更新:低径级的个体占的比重较大,随径级增大,立木株减少;人促更新:低径级个体占的比重极小,而中、高径级个体占的比重极大;人工造林:呈正态分布。3)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中米槠种群的垂直结构呈天然更新:自上而下的递增趋势;人促更新趋于正态分布;人工造林服从正态分布。3种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为天然更新>人促更新>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犬的细小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生在30-40日龄的幼犬,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季节多发。从2007年11月份至2008年4月份治疗病例23例,死亡5例,治愈18例。  相似文献   
6.
根外追肥对南方红豆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延群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95-96,101
对南方红豆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后平均高达26~30 cm,地径为0.42~0.52 cm,而对照则分别为22.9 cm,地径0.36 cm,这表明根外追肥能促进红豆杉速生丰产,而且可以缓解红豆杉苗6~7月间的生长暂停状态。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显著差异,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大,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2.88%、108.50%,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92.3%、76.9%。在南方红豆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推广应用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谢国阳  李延群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64-166,169
探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渊源及要求,分析了林木种苗对林业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的影响,从林木种苗工作的角度,提出重视种质资源、创造遗传多样性、提倡种苗产品多样化、开展公益林遗传改良、坚持科技兴种、强化种苗安全等6项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