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营养素是为动物机体提供用于修补旧组织、增生新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合理食物。在食物中那些可以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物质叫做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动物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一般人们比较重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却往往忽视水的供给和质量。水是人类和动物(包括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  相似文献   
2.
提高梅花鹿繁殖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梯度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及呼吸测热试验等方法 ,对成年梅花鹿生茸期能量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 :①随着能量进食水平的提高 ,梅花鹿体沉积能显著增加 ;②梅花鹿日产热量与进食能量水平呈强直线相关 ;③甲烷能产生量随着能量进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 ,本研究采用 2 (CP∶2 1%和 19% )× 2 (GE∶16 74MJ/kg和 15 90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 ,选用 3岁 (二锯 )梅花公鹿 6 7头 ,分为 4个试验组 ,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在本试验所设能量浓度范围内 ,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19%处理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 2 1%蛋白组 ;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 15 9~ 16 7MJ/kg (GE)和 19% (CP) ;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 2 9 9~ 31 3MJ和 388~ 394 g。  相似文献   
5.
花,马鹿产仔期的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茸期梅花鹿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呼吸测热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等方法 ,就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梅花鹿生茸期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能量代谢率和甲烷能产量。高蛋白质水平日粮可使能量代谢率和甲烷能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成年梅花鹿维持能量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头成年梅花公鹿,采用回归分析法,设置不同的能量进食水平,应用北京农业大学KB-Ⅰ型呼吸测热室测定其各自的产热量,将所测得的梅花鹿的代谢能日采食量(MEI)与日产热量(HP)代入Lofgreen的曲线回归方程(1gHp=a+bMEI),求得梅花鹿的维持代谢能需要量(MEm)为516KJ/W~(0.75)kg;维持代谢能利用效率(Km)为0.707;每日产热量与食入代谢能水平呈强直线相关(P<0.01):HP/W~(0.75)=304.84+0.413MEI/W~(0.7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4头成年梅花公鹿,通过饲养,消化、代谢试验及呼吸测热试验,并结合鹿茸中能量、蛋白及干物质含量的分析,对年梅花公鹿生茸能量、蛋白的需要量及茸中干物质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于1996年11月15日至1997年8月25日在吉林省敖东养鹿一、二、三场和四平种鹿场共选择经产(3产)梅花鹿母鹿245头,各场的经产母鹿分别随机分成I、Ⅱ、Ⅲ组,分别喂给精料蛋白水平平均分别为20.52%,18.85%,16.91%的A、B、C组精料日粮,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鹿的产仔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I、Ⅱ、Ⅲ组平均分别为94.75%,96.11%,83.50%和88.86%,88.85%,76.00%;I组和Ⅱ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I、Ⅱ组与Ⅲ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从试鹿的产仔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来看,B组精料配方及喂量为经产母鹿妊娠期、哺乳期优化精料日粮配方及喂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