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水稻品质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水稻的总产和单产都有很大提高,世界稻谷总产增长了三倍,国际大米市场货源充足,供过于求,价格不跌,竞争激烈,各主产国日益要求将高产和优质更好地结合起来,以质为主.培育和生产优质稻米已成为世界水稻发展的时代潮流. 一、近代水稻优质标准水稻分布于世界各地,食用、加工形式多样,人们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水稻优质的标准与论价是不完全一致的.但共同的优质涵义,通常一是指品种内在的品质,包括碾米、外观、蒸煮与食味、营养等品质;二是指外在的质量,即物理指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白叶枯病的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IRBB21为Xa21基因供体,籼型低温敏不育系399S为低温核不育系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和回交方法,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低温敏核不育系基因,聚合双亲的有利性状,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399S稳定的育性和双亲的优良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3.
以3418S、X07S、399S、2301S和培矮64S(CK)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1994~2001年在合肥进行分期播栽试验,抽穗时观察其育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历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时段大致为8月10~25日,其相应的育性敏感安全时段约在7月25日~8月14日.  相似文献   
4.
选用 6个籼型光 (温 )敏核不育系 ,5个籼型父本 ,按 6× 5NCⅡ设计 ,共配 30个组合 ,对亲本一般配合力 (GCA)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 (SCA)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筛选了一批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 ,不育系中籼型以X0 7S、3418S为好 ,父本中紫恢10 0、明恢 6 3、2 346配合力为好。 (2 )在本研究中播始历期和结实率SCA与GCA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籼杂中株高、穗实粒 ,有一定的联系 ,高特殊配合力的组合 ,一般至少有一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高。 (3)初步筛选了 3418S/2 346、3418S/明恢 6 3、X0 7S/2 346、X0 7S/紫恢 10 0等强优组合 ,在本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显著超过汕优 6 3。文中对供试不育系和初步筛选的强优组合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水稻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95-97,132
介绍了世界主要产稻国家及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技术、途径,概述了当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两系杂交中籼组合 2 3 0 1S/H70 5 8有关性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基本苗和最高苗对有效穗有显著影响 ,秧龄和施氮水平对分蘖性状影响很小 ;产量构成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穗实粒数和有效穗 ,而这两者也达显著负相关 ;栽培措施中栽插密度为主要限制因子 ,它与穗实粒数达显著负相关 ,而与有效穗达显著正相关。辅助试验说明 ,适宜播期为 4月底至5月初 ,过迟则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李成荃  杨惠成  王守海  罗彦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70-6473,6477
回顾了安徽30年来的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发展历程,分别概述了3系杂交籼稻和2系杂交籼稻的品种选育情况并对其产量优势作了比较,提出了挖掘杂交籼稻增产潜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水稻专題学术討論会于1963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合肥召开。参加会議的有省、专、县农业厅、局,各級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安徽农学院,省气象局,以及部分农业技术服务站的水稻科学技术工作者一百零九人。会議收到論文一百四十二篇,宣讀了九篇。会上着重就当前我省水稻生产上和科学研究上的重大問題:水稻布局,优良品种,培育壮秧、防止烂秧,以及迟栽中稻的增产技术等,进行了分組討論。代表們本着百家爭鳴的学术方針,畅所欲言,各抒己見,求同存異,互相学习,以严肃的态度比較深入地討論了这些問题。  相似文献   
10.
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2301S与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和抗旱等特点,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