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新疆喀什市境内克孜勒河和吐曼河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该2条河流喀什境内的流域上分别设置了5个采样点,并对每个采样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了浮游植物物种鉴定及水体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克孜勒河和吐曼河喀什段流域水体中,硅藻藻类物种数最多,其次是绿藻和蓝藻.2本次调查中,吐曼河各采样点的水体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克孜勒河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这说明吐曼河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大于克孜勒河中的藻类生物量,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吐曼河已经开始受到污染,但其污染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及检测.若不及时对吐曼河流域加以保护与治理,很有可能影响其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水体质量也会恶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普洱市森林资源、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大力实施七大生态工程和着力打造六大超百亿元林产业的对策和8项保障实施,以将普洱市建设成云南省生态安全屏障桥头堡。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掌握北戴河地区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防治时机,以微红梢斑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北戴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北戴河联峰山公园油松林中微红梢斑螟1 a可发生2代,有世代重叠现象,有2个发生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为5月中上旬,6个诱捕灯的诱虫量可达26头;第2个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诱虫量可达32头,其中以7月份的高峰期尤为显著。对微红梢斑螟越冬虫态及越冬部位的调查发现,微红梢斑螟在11月份之后,不同虫龄的幼虫在枝梢和蛀果中以及蛹在蛀果中进行越冬,但最终主要以2 a生枝梢中的老熟幼虫和蛀果中的蛹之形式完成越冬。通过对幼虫转梢习性的调查发现,转出梢的枝条直径、长度以及蛀道的直径、长度,均低于转入梢。产卵部位调查发现,微红梢斑螟产卵部位主要为被害枝条(59%)和被害球果(53%)。  相似文献   
4.
数值流形方法(N M M)是当前岩体力学与工程界十分关注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可同时处理连续与非连续的问题.对该方法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已对不同形式物理覆盖流形单元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形单元的精度较有限单元高,且提高覆盖函数的阶次能提高单元的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在铅锌胁迫下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本试验以铅锌尾矿区中无污染和铅锌污染样地的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作为试验材料,对无污染土地(CK)和铅锌污染土地的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设置4个差异分组,即无污染雌组、无污染雄组、铅锌污染雌组和铅锌污染雄组。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88.41 Gb的Clean data,Q 30碱基大于94.30%,平均GC含量为45.81%,样品间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得到差异基因的数量分别为3 204、4 698、5 038和4 124条。经GO数据库对其注释,结果表明4个比较组的差异基因大量参与生物过程部分,而极少量差异基因参与分子功能部分。根据KEGG通路富集分析可得出,山苍子响应铅锌复合胁迫的主要代谢途径有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菌互作、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以及芪类,二苯基庚酮和姜酚生物合成等,而山苍子雌雄株间差异主要体现在苯丙素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以及新陈代谢等代谢通路上。本研究通过对铅锌胁迫下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进行高通量测序,揭示铅锌复合胁迫对山苍子雌雄花蕾发育和重金属富集在基因层面上的影响及差异,并对后期进...  相似文献   
6.
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水肥及速效氮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提高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肥利用率。【方法】通过不同流量膜下滴灌水肥入渗试验,研究了滴灌结束时及再分布后的土壤含水率、电导率运移规律,并测定氮素在土壤中的动态分布特性。【结果】(1)滴灌结束时,各滴头流量下土壤含水率随着离滴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流量为2 L/h的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在垂直方向运移距离大于流量为3、4 L/h的;再分布后,不同滴头流量下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差异不大,流量2 L/h与流量为3、4 L/h的土壤电导率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流量为3、4 L/h的土壤电导率在土体内主要分布区域相近。(2)不同滴头流量下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在径向和垂向上随着离滴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4 h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在径向和垂向上随着离滴头距离增大而增大,72 h后呈减小的趋势。【结论】滴灌后不同流量下土壤电导率集中分布区域不同,土壤氮素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可根据作物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滴头流量,制定合理的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7.
浅析怀宁县三桥镇白洋湖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怀宁县三桥镇白洋湖农业园现有的自然条件,结合现代农业园规划设计理念,以保持白洋湖岗地土地资源规划为设计指导思想,对其进行了具体地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部分管道的周边环境不断变化,相应管道的高后果区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准确、高效地掌握环境变化数据以持续更新高后果区信息对管道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短期内管道沿线具有自然地物变化较少、人工地物变化频率较高的特点,利用高分辨率正射影像与多光谱影像,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高后果区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在超像素分割基础上,以LBP-HOG融合特征和光谱梯度差方法对多源数据的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实验表明,此方法对管道周边人工地物的变化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有效提高高后果区管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15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抗纹枯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小麦抗纹枯病性的基因控制,利用15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4个主基因鉴别模型(Ⅰ、Ⅱ、Ⅲ、Ⅳ)下对抗纹枯病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也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所分析的群体都是由主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符合4种主基因鉴别模型的情况都存在,模型Ⅳ即2对主基因相斥型连锁占总群体的比例较大;在2对主基因存在时,均有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其值一般小于加性效应;主基因对变异的平均贡献为58%,比微效基因的贡献率大。  相似文献   
10.
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绿地景观设计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煤炭塌陷区生态治理、修复和重建,以淮南后湖生态园为例,详细地介绍了采煤塌陷区修复型农业生态园的绿地景观规划及设计。后湖生态园前期规划面积为100 hm2,分为道路、休闲绿地和苗圃3个功能区,通过彩叶、芳香植物的合理配置,营造特色植物景观,利用林业复垦的方式达到实现塌陷区生态重建的目的。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塌陷区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生态体系,有利于促进塌陷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为生态农业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