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人工合成的全氟辛烷磺酸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抗体,选择包被抗原浓度为0.1μg/mL,抗体稀释度为1∶8 000,建立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除全氟癸烷磺酸和全氟己烷磺酸的交叉反应率偏高(16.2%,14.22%)外,与其他全氟化合物交叉反应率低于10%,即该抗体有较好的特异性。PFOS检测限为10μg/L,该ELISA方法的最佳工作范围在10~1 000μg/L之间,在此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101.62%,平均变异系数为2.4%,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便于在线检测,可应用于对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20多年来,日本对果树害虫的信息素,特别是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利用进展较快,目前已有50多种果树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被分离和合成,并成功地用于预测害虫的发生、大量诱杀、干扰交尾等防治技术。尤其是近几年来,利用多种性信息素合成复合迷向剂,同时防治多种害虫(复合干扰交尾法)的效果突显优势,远远好于大量诱杀法。在苹果园和桃园中对多种鳞翅目害虫进行复合迷向法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可减少农药使用量50%以上。茶翅绿网椿象的集合信息素也被分离和合成,并用于预测发生和诱杀试验。集合信息素也是值得期待的防虫材料。在日本复合迷向法…  相似文献   
3.
以某场地1,1,1-三氯乙烷(TCA)和1,4-二噁烷(1,4-D)复合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US)与氧化剂[S2O82-(PS)和H2O2]协同降解目标污染物的效能、影响因素和急性毒性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室温25 ℃、初始pH8.2、氧化剂/1,4-D摩尔比200:1、超声频率400 kHz、强度2.67 W·cm-2、功率100 W时,复合污染地下水经4种体系处理4 h,其中"US+PS+H2O2"耦合体系的降解效果最佳,TCA可完全去除,1,4-D去除率为33%.基于两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PS、H2O2投量和反应温度对耦合体系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大,较佳氧化剂投量为:PS、H2O2与1,4-D摩尔比分别为1000:1和200:1.按该投量且控温时TCA和1,4-D分别经6 h和10 h后完全去除,其急性毒性抑制效应分别降低98.81%和99.87%;非恒温时温度逐渐增至60 ℃,目标污染物去除速度明显加快,相比恒温时耗时分别缩短1 h和3 h.试验证明,超声协同降解工艺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修复TCA和1,4-D复合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去除,构建了超声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体系。考察了体系中超声频率、过硫酸盐浓度、溶液初始pH值和空化气体等因素对PFOS降解速率的影响,并对PFOS降解过程产生的自由基及其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捕捉和鉴定。结果表明:在30℃、pH值7.0、过硫酸盐浓度0.93 mmol·L~(-1)、超声频率400 kHz、功率100 W和超声密度2.67 W·cm-2条件下,18.58μmol·L~(-1)的PFOS经过8 h反应,降解率达到99.5%。超声活化过硫酸盐体系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PFOS降解速率比单独超声和单独过硫酸盐体系降解速率之和提高4.77倍,其表观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在实验范围内随超声频率增加而增大,随过硫酸盐浓度增加先增后减,随溶液初始pH值增加而减小,四种空化气体中以氩气的降解效果为最佳;电子自旋捕捉试验表明,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参与了PFOS的降解。根据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分析得到的七种降解产物,给出了PFOS在该体系中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60页)1.4交尾干扰防治技术(迷向法)害虫的交尾过程是雌虫通过排出性信息素发出特定的气味,通知异性自己所在的位置,异性得到情报后便可准确的找到配偶对象进行交尾。通过干扰害虫异性之间传达正确情报,阻止害虫找到异性进行交尾,从而降低产卵密度的方法称为干扰交尾防治法。在用性诱剂大量捕杀害虫的时候发现,当性诱剂放置密度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捕杀害虫的数量却急剧减少。其原因是因为性诱剂的有效范围互相重叠,害虫感受到强烈的性信息素后不能对性诱源准确定位,使之迷失方向,找不到交尾对象。干扰交尾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6.
蒸汽强化土壤气相抽提是近期发展并具良好应用前景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以6种挥发性苯系物(BTEX)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抽气速率、搅拌速率、土壤温度、蒸汽加热功率等对土壤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及抽提过程特征。结果表明,调质药剂(0~40%)、搅拌速率(60~300r/min)、土壤温度(60~150℃)和加热功率(100~400 W)对污染物的去除影响较大,而抽气速率(3.0~15.0L/min)影响较小。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抽气速率6.0L/min、调质药剂40%、搅拌速率300r/min、土壤温度100℃和加热功率200 W。此条件下土壤气相苯系物浓度遵从一级衰减动力学模型,其速率常数与污染物沸点呈负相关;伴随冷凝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6d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初始6.998%下降至2.741%,污染物整体去除率均超90%。研究表明,该技术是BTEX污染粘性土壤的一种快速、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