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用相关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偏回归方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福建水稻高产区——龙溪地区1978、1979两年杂交水稻亩产1100斤以上的197块高产田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群体动态结构,结果如下: 1、汕优2号、四优2号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著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总粒数与千粒重之间成极显著的负偏相关。但总粒数与总实粒数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增加总粒数,即使结实率和粒重有所下降仍然增产。 2、增加总粒数是在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效穗来达到。 3、汕优2号、四优2号的有效穗与总粒数成极显著正相关,基本苗数与有效穗数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即亩基本苗在1.5—12万范围内,基本苗愈多,有效穗愈多,总粒数愈多。 4、高产田群体的动态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亩产1400斤的总粒数为2900万(汕优2号)与3100万(四优2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