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从微观农户需求出发,通过浙江省平原、海岛、山区三类乡村农户福祉问卷调查,测度农户主观福祉水平,明确农户主观福祉水平的地理分异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浙江省农户进入了以社交与休闲为主导的福祉需求阶段,安全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已得到了满足,但对社会服务仍有较大需求;二级福祉指标评分排序依次为:可持续功能、基础功能、发展功能、和谐功能;平原、海岛、山区三类乡村间的福祉评分差距较小,应鼓励部分乡村成为“先富乡村”,总结有效经验,带动其他乡村实现共同富裕;三类乡村农户福祉评分排序依次为:平原类乡村、山区类乡村、海岛类乡村;农户福祉的主导影响因素趋于一致,收入、休闲、社交、就业、社保等成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持续存在,推动乡村精准振兴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了解浙江省平原、海岛、山区3类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户福祉的真实状况,通过构建乡村农户综合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3类乡村农户福祉水平差异进行评估,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探讨乡村振兴与农户福祉间的关系,以此探寻乡村精准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生产资料满意度及休闲状况对农户福祉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收入要素对福祉的影响反而较小;浙江省乡村农户整体福祉水平较高,其中平原类、山区类乡村农户福祉水平高于海岛类乡村农户福祉水平;乡村振兴的五大方面“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都对增进农户福祉有正向积极的作用,但精准化振兴仍需在收入、就业和社会组织方面有所提升,以进一步提高农户综合福祉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3个维度的农户客观福祉评价体系,测度2015—2019年平原、山地、海岛三类乡村的客观福祉水平,探究浙江省乡村农户客观福祉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农户客观福祉水平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福祉和社会生活福祉对农户客观福祉水平影响在逐年增大;浙江省农户客观福祉水平的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未来乡村振兴工作仍需提高对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福祉的重视程度,以期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福祉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