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采挖和自然坡度对冬虫夏草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挖强度 S1 (2 人/hm2 )、S2 (4 人/hm2 )和 S3 (6 人/hm2 )和产区自然坡度(G1,7°;G2,17°;G3,25°)下冬虫夏草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采挖强度和产区坡度对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量的影响。【结果】采挖强度和坡度与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 05);采挖强度和幼虫数量相关度高(r 2 =-0. 45,r 2 =-0. 58),坡度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相关度高(r 2 =-0. 74,r 2 =-0. 78),采挖强度和坡度互作对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影响不显著(P>0. 05)。不同采挖强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S1>S2>S3( P<0. 05);不同坡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G1>G2> G3( P<0. 05);且在各个采挖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 (P<0. 05)。 此外 ,冬虫夏草采挖数量显著地受蝙蝠蛾幼虫数量的影响且呈正相关(P<0. 05)。 【结论】 S1采挖强度、G1小坡度适合幼虫数量的增长和冬虫夏草的采挖数量,且不影响翌年冬虫夏草的产量。然而,采挖活动有可能对草地的土壤、幼虫喜食性牧草、冬虫夏草真菌孢子的弹射等产生综合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蝠蛾寄主幼虫的存活状态,冬虫夏草菌孢子的弹射量也会影响冬虫夏草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青海高原的高寒特性决定其生境内禾草植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然而有关青海高原地区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青海高原地区48个样点内禾草植物内生真菌带菌率和内生真菌分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平均感染率低于50%,而12种植物内生真菌平均感染率大于50%.其中,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微药羊茅(F.nitidula)、毛稃羊茅(F.kiritowii)和紫羊茅(F.rubra) 的平均带菌率均超过80%.同时,同属禾草植物内生真菌带菌率存在差异.禾草内生真菌分离率较低,其中紫花针茅、麦宾草(El ymus tangutorum)、光稃早熟禾(P.psiolepis)和异针茅(S.aliena)内生真菌在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上存在差异.可见,青海高原禾草内生真菌带菌率较高,同时不同禾草内生真菌可能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贵中药材,自公元710年马世林首载于《月王药诊》后,便陆续出现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其中尤以医药类典籍为甚。本文以冬虫夏草在古文献中的丰富记载为基础,结合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对冬虫夏草进行详细考证。结果表明,关于冬虫夏草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始见于明代的《寿世保元》,因其“夏为草,冬为虫”或“春生土中”的特征而得名,主要功效是“保肾益肺”。由于受冬虫夏草稀有、价格昂贵及过度采挖等因素影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类似冬虫夏草的混淆品,主要有雪峰虫草、亚香棒虫草和新疆虫草等,可通过对其分布区域、海拔、寄主、子座长度、颜色、菌核环纹数以及对足数等特征进行鉴别。考证有关冬虫夏草的历史文献,加深对这一传统名贵中药材的了解,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于2014年6,8和10月,对带内生真菌和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根际土壤进行采样,利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分离线虫,根据线虫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11889条,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6目22科37属,带内生真菌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个体密度高于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而类群数、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R)均低于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尽管内生真菌使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个体密度有所增加,使类群数有所降低,但是内生真菌的存在对醉马草土壤线虫多样性没有影响;与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相比,带内生真菌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MI指数显著升高,而PPI指数和PPI/MI值显著降低,表明内生真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土壤线虫功能类群组成,其中主要影响植物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6.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是主要在昆虫咽侧体内合成的一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分泌后进入血淋巴调控昆虫发育、蜕皮变态、生殖、组织细胞程序性凋亡和重建等生理活动。JH合成通路的中心前体为异戊烯基焦磷酸拥有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 MVA)和磷酸脱氧木糖(deoxyxylose phosphate, DXP)两个合成途径,并在不同目昆虫中进化出多样的的JH合成途径。JH通过结合核受体Met(methoprene tolerant)或与Met同源的受体Gce(germ-cell expression)激活信号传导,促进下游靶标基因如Kr-h1 (krüppel-homolog1)等基因的表达。在昆虫幼虫期,JH含量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保证蜕皮、化蛹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成虫期,JH促进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卵巢成熟等。总之,昆虫的生命进程受多个激素的共同调节,JH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主要围绕JH的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和变态发育调控展开大量研究。本文从昆虫整个生活史中对JH合成、代谢、各个时期的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JH的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蝙蝠蛾(Hepiahus spp.)幼虫而形成的虫菌复合体,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菌的寄主主要分布在蝠蛾总科8个属的60多个种内,这些蝙蝠蛾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大部和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等地。本研究拟以采集自青海省化隆县境内的蝙蝠蛾卵为对象,明确温度与湿度互作条件下对蝙蝠蛾卵孵化的影响。在浓度为5%的PEG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达89.5%,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浓度的PEG处理(P0.05)。随着温度的增加,蝙蝠蛾卵的孵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最高,为86.0%,显著高于其它3个温度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P 0.05)。温度与湿度互作对蝙蝠蛾卵孵化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湿度共同处理条件下对蝙蝠蛾卵的孵化存在明显的互作关系(F=16.334,P=0.000)。在PEG浓度为5%、温度为15℃处理下蝙蝠蛾卵孵化率最高,达到89.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 0.05)。尽管温度和湿度在蝙蝠蛾卵的孵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除此之外孵化场所的地理位置、环境中的光照等因素可能也是影响蝙蝠蛾卵孵化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幼虫的生长对多种生态因子的响应,筛选出冬虫夏草优势寄主蝠蛾的生长条件,为冬虫夏草的人工抚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分离自西藏早熟禾(Poa tibetica)、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vi)和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的6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为西藏早熟禾内生真菌Ep-003和Ep-004,甘肃臭草内生真菌Em-014和Em-016,麦宾草内生真菌Ee-001和Ee-003)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麦秆煎液琼脂(WSA)、玉米粉琼脂(CMA)和水琼脂(WA)4种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观测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形态特征、产孢量和孢子特性.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一般为PDA和CMA上的最大,WSA和WA上最小;不同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上,西藏早熟禾的Ep-003菌株生长最快,在PDA上直径最大,为46.42 mm,麦宾草内生真菌次之,甘肃臭草的Em-014菌株生长最慢,在WA上直径最小,为7.07 mm;在4种培养基上,菌株的产孢量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Ep-003只在WA上产孢,其他5种菌株在WA和WSA培养基上产孢较多,在PDA和CMA上产孢较少;Em-016和Ep-004在4种培养基上的孢子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Em-014在WSA上的孢子长最小,为3.77 μm,其他菌株无显著差异(P>0.05),Ee-003在PDA上孢子长最长,为8.43 μm,在其他3种培养基上无显著差异(P>0.05);Ep-004、Em-016和Ee-003在4种培养基上孢子梗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Em-014在WA上孢子梗最长,为16.74 μm,在WSA上最短,为14.09 μm,Ee-001在CMA上孢子梗最长,为18.59 μm,在WSA上最短,为13.40 μm.  相似文献   
9.
赵晓静  李秀璋  王萍  李春杰 《草地学报》2015,23(6):1272-1277
以带Epichloë内生真菌和不带Epichloë内生真菌的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为试验材料,在58±1℃和100%相对湿度条件下设置0,5,10,15,20,25,30和35 min人工老化时间,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活力变化以及内生真菌对种子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胚根长和活力指数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浸出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其老化生理反应变化明显有所减缓。研究认为,与未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相比,内生真菌可促进野大麦的发芽,促进芽长根长的生长,降低膜的损伤,减少浸出液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降低种子的劣变程度,延长种子贮藏时限。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1993—2022年甘草研究的发展情况、选题热点和趋势走向,本研究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中有关甘草研究的文献,绘制了甘草研究年发文量折线图,利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国内外30年来研究甘草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共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研究的中文文献发文量波动较大,英文文献发文量呈平稳增长态势,整体研究热度在不断上升;领域贡献作者分析表明,王文全、Min Ye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机构合作分析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和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关键词分析表明,甘草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品种栽培选育、方剂配伍、临床用药规律及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综上所述,甘草配伍制剂在抗炎、改善心悸症状方面的作用,甘草活性成分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及甘草抗胁迫环境品种的培育,将会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