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污水处理能力,对N、P、有机物、悬浮物等的去除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以及国内外利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工农业废水的研究,并展望了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常用渔药的种类、使用现状及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常用渔药的种类及使用情况,指出了目前国内渔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渔药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渔捞日志的长江靖江段刀鲚渔获量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靖江段位于近长江口段,是长江刀鲚渔汛最集中的水域。为了弄清靖江段刀鲚的渔汛特征,本文于2008-2009年和2012-2013年对16艘持刀鲚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作了渔获量监测,分析了渔获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靖江段单船日渔获数量NB和重量WB分别为(21±38)ind./d和(2.0±4.1)kg/d,单船全汛总渔获尾数Nt和重量Wt为(890±929)ind.和(92.3±91.1)kg。NB和Nt具有一致性的年变化趋势,以2013年的最大,其他年份比较接近。但WB和Wt的年变化趋势与渔获数量的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表现为2008-2012年间持续下滑,2013年显著增长。NB和WB在2-3月间均极低,但4月增至(23.0±31.3)ind./d和(2.4±3.5)kg/d,5月达(78.0±81.0)ind./d和(7.7±9.1)kg/d。ANOVA分析显示,西水域的年NB和WB分别为东水域的2.5和2.7倍。研究亦显示,靖江段刀鲚的WB与同日水温和最高潮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长江口外的水温提升,可能是刀鲚开始生殖洄游的重要环境诱导因子。而高潮期在靖江段出现最高渔汛,可能是因为所采用的固定刺网过滤了更多的江水所致。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授精中,约有15%的母猪因缺乏公猪效应而发情不明显,影响配种受胎,根据精液中含有性激素和特殊腥味的原理及特点,2011年笔者在蒲西镇采用公猪稀释精液喷洒母猪鼻部或两侧鼻孔内的办法诱导发情配  相似文献   
5.
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的时间格局及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长江下游沿岸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的种群变动及生长状况,研究了2002-2009年间在靖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的每月2次或3次共237份渔获物样本。结果表明:237份样本共有鱼类73 960尾、409 256.23 g。其中似鳊4 253尾、39 618.05 g,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75%和9.68%。平均每样本19尾、180.08 g,最高达145尾、1714.6 g。时间格局分析表明,似鳊月渔获重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对2002-2009年的月渔获重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 (1-0.387B)(1-B12)lnyt=(1-0.555B12)et的ARIMA(1,0,0)(0,1,1)12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9年的预测精度达83.21 %~93.90%。对2005年采集的全部个体作性别、年龄和生长特征分析,显示似鳊的雌雄性比为1∶2.3。雄性有1~3龄3个年龄组,雌性只有1~2龄2个年龄组,年龄结构明显低于姚江和钱塘江种群。雄性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体长Lt=147.17×[1-e-0.1648×(t+3.2036)],体重Wt=44.36×[1-e-0.1648×(t+3.2036)2.785;推算的渐近体长L为147.17 mm,渐近体重W为44.36 g。  相似文献   
6.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韰)(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 m、高1.8 m、网目长度1.86 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 142尾,其中贝氏(韰)20 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 595.36 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韰)有70 176.69 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 g,最高2 538.00 g,最低32.59 go分析表明,贝氏(韰)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1=(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餐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弘艺  魏凯  唐文乔  李辉华  谢正丽 《水产学报》2012,36(12):1793-1801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120只羔羊进行"牲血宝"注射,探讨"牲血宝"对羔羊的增重、成活率、死亡率。试验结果表明,是陕南白山羊二月龄体重增加了14.95%,六月龄体重增加了11.93%;而杂交羊的体重二月龄增加了14.03%,六月龄增加了13.00%,死亡率降低到5.83%,成活率提高了14.17%,说明了"牲血宝"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对体重的变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养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包括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载体种类,净化机理等)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