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本文用多元分析法研究了11个栽培大麦品种叶片气孔密度、叶脉数和剑叶及其组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叶脉数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穗粒重、千粒重紧密相关;第4叶气孔密度、剑叶叶脉数和气孔密度与穗粒数的三元回归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4.
<正> 前言近年来英国每年播种禾本科与白三叶草混合草地,使用900—1000吨白三叶草种子,花费三百万英磅左右的成本。然而,由于白三叶草对牧场草地牧草产量的贡献很少,投资效益很差。许多因素(气候、土壤、草地、牲畜、经营管理)单独或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白三叶草表现不稳定。施用氮肥,由于它加强了禾本科牧草对三叶草的竞争,主要影响混播草地禾本科—三叶草之间的关系。一批叶片大小不同的白三叶草品种在施氮的草地上,同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栽培大麦×纤毛鹅观草)×栽培大麦,回交B_1及其亲本的同工酶分析,研究了回交B_1与亲本之间同工酶谱带的异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回交B_1各植株的酶谱与栽培大麦相似,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异。具有一些纤毛鹅观草的酶带。认为在回交B_1各株中,不同程度的具有纤毛鹅观草的遗传物质,这与其形态学,细胞学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以幼穗脂酶同工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李逸平  李万几 《作物学报》1994,20(5):528-535,T003
采用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栽培大麦与纤毛鹅观草之间的属间杂种。研究了杂种F1,F2和BC1的形态和细胞学特点。结果表明:杂种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不同生育阶段其主要特征分别倾向双亲这定。在结实率和主要经济性状上F2和BC1较F1有相当大的提高,但生育期进不大。根尖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构型分析表明:F1,F2和BC1均为混倍全。F1平均染色体数为22.14条,其中以28条染色体的细胞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对1987年发现的来自栽培大麦的多节分枝天然突变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多节分枝天然突变体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其表型独特,与原品种“鉴36”在叶片宽度、叶片数、茎秆节数、分蘖力和每秆穗数等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异。特别突出的是突变体上部和下部节位具有分枝习性,每秆长出1-6个穗,并且下部节上出现气生根。还研究了突变体对杂交后代的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初步认为它作为高产育种亲本有其特殊的价值。此外,对类似的突变,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以及该突变体在大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 绒毛草(约克郡再生草)是联合王国草原上广泛分布、对饲料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牧草。它的生物学特性和重要性已有人评述(Watt 1978)。最近的著作指出,英格兰和威尔士二十年以上的永久牧场草地90%的面积上有绒毛草;二十年以下的草地50%以上有绒毛草;10%的老草地这个种覆盖面积占25%以上。苏格兰东部二十年以上的草地,绒毛草的平均覆盖率为13%。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栽培大麦×纤毛鹅观草属间杂种后代60 个系群及其亲本在接菌条件下的抗赤霉病表现。从每穗发病百分率、发病动态进程和穗轴病变率等多个侧面对属间杂种后代系的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发病百分率:参试各系未出现高抗(小穗受害率< 393% )和高感(小穗受害率> 573% )的类型。后代系属R 级(抗病)的共7 系,占117% ;属MR 级(中抗)的共25 系,占417% ;其余28 系属M S级(中感)和S级(感染),占467% 。当按病情指数来划分时,则R 级和MR 级所占比例更大。2变动系数:属抗病级的各系,在接菌后第8 d 的第一次调查中,基本上未发病,以后各期的变动系数均小;属感病级的各系,第一次调查时感病就重,以后各期的变动系数也高。3属抗病的各系,穗轴节的病变最轻,感病各系较重,大麦亲本最重。此外,还讨论了作物对赤霉病抗性的机理、抗性级别划分标准和属间基因转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逸平  李万几 《作物学报》1994,20(5):528-535
采用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栽培大麦纤毛鹅观草之间的属间杂种。研究了杂种F1,F2和BC1的形态和细胞学特点。结果表明:杂种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不同生育阶段其主要特征分别倾向双亲之一。在结实率和主要经济性状上F2和BC1较F1有相当大的提高,但生育期进展不大。根尖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构型分析表明:F1、F2和BC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