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提高江苏河蟹主产区产量预测能力,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河蟹养殖发展规划,本研究对河蟹主产区附近设立的7个观测台站2013—2017年的气象数据和该区产量数据进行了采集,利用插值法补足少量缺失值,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了最能代表江苏省河蟹主产区特点的5个主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建立BP神经网络,探索其用于江苏省河蟹主产区产量随气象因子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通过PCA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后数据的大部分特点能被BP神经网络学习到,预测值与真实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267,具备一定的模拟气象因子数据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常熟地区水产养殖模式以池塘精养中华绒螯蟹套养青虾为主,此种养殖模式可实现亩均利润8000元左右,我市现存池塘养殖面积约9.5万亩。但近两年,河蟹市场行情不稳定,夏季异常天气频发,加上大母本扣蟹导致养殖成本上升,部分养殖户出现成蟹规格虽大但回捕率低、无法盈利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不同寄生阶段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点,寄生组与对照组鱼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寄生后期(1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寄生前期(2 d)、中期(5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血浆、肌肉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对照组鱼在寄生中期和后期肝脏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肌肉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寄生组鱼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寄生中期和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鱼肝脏游离氨基酸在寄生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前期、中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钩介幼虫寄生会导致肝脏游离脂肪酸降低,血浆及肝脏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推测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可能是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的关键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4.
安徽颍州西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对安徽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共有鱼类35种,隶属于5目、11科、33属;包括鲤形目(Cypriniforms)26种,鲈形目(Perciformes)5种,鲇形目(Siluriformes)2种,鲑形目(Salmoniformes)和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各1种.鱼类主要属于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水呼吸法测定了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紫黑翼蚌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变化,比较了雌雄蚌的呼吸代谢差异,并研究了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7~27℃条件下,紫黑翼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雄蚌耗氧率高于雌蚌,但无显著性差异;而雄蚌排氨率低于雌蚌,且在22℃、27℃条件下排氨率差异显著(P=0.014,P0.01);在27℃条件下,雄蚌的氧氮比显著高于雌蚌(P=0.019),这可能与紫黑翼蚌雌雄生理差异有关;22℃时,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雌雄蚌的呼吸代谢高峰均出现在凌晨1:00~3:00,除雄蚌的排氨率低谷出现在9:00~11:00,其他低谷均出现15:00~17:00。在22℃条件下,雄蚌一昼夜平均耗氧率高于雌蚌,而平均排氨率低于雌蚌,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初步揭示了温度对雌雄紫黑翼蚌呼吸代谢的影响及昼夜变化规律,为提高其人工驯养成活率、池塘合理放养及雌雄生长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笔者通过全市病害测报点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检测及上报工作,针对发病样品进行采样检测、病原菌株分离和鉴定,并将鉴定出的部分菌株用常用抗菌药物开展了药物敏感性试验,旨在及时准确发现、预防水产养殖病害,通过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为科学合理药物使  相似文献   
7.
8.
正该文主要依托常熟河蟹基地建设,探讨生态养殖模式下,将增氧系统提档升级。采用模块化建设、实时在线监测及遥感移动端控制等技术,通过设定溶氧上下限阈值,确保河蟹生长所需溶解氧的同时节约能源消耗。通过实时记录溶解氧水平、全程跟踪水质情况,并于年终核产了养殖效果,现将该种创新实验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方法与内容1.1养殖环境营造1.1.1池塘清整基地占地面积302×667 m~2,于2018年初完成池塘清淤、改造,建成成蟹池5口,面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在苏州大学、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常熟市沙家浜镇进行了河蟹“六月黄”+青虾+罗氏沼虾套养,旨在通过与传统河蟹养殖进行对比试验,选择优势品种,转变养殖思路,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方式,通过错峰上市,提高亩均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与准备试验选择在常熟市沙家浜镇芦荡村养殖示范户的标准化池塘进行,面积约40亩(共4个池塘,每个10亩),其中两个池塘按照传统“河蟹+青虾”模式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0.
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模块建设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建设一套满足我国当前水产养殖业工业化、节约化需求的养殖系统。[方法]对现有养殖池塘进行改造,结合工程化施工,建造3条流水槽;利用气提式推水装置营造流水养鱼的效果;通过沉淀池及微滤器作用将养殖鱼类代谢废物收集、压缩、重新利用;在套养鱼区利用滤食性鱼类进行水质净化。[结果]每条流水槽均可单独饲养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类;养殖池塘水循环利用,整个养殖周期内达到污水零排放;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水源水标准。[结论]该养殖系统具有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可进行高密度精养、降低生态环境压力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养鱼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