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辽宁地区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樗蚕(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是一种珍贵的泌丝及食用昆虫资源。通过室内及野外人工饲育的方法,观察分布在辽宁地区的樗蚕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发现与分布于其它地区的樗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辽宁地区的樗蚕年发生1-2代,喜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lum)、枣树(Zizyphus jujube)、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的树叶,幼虫4眠5龄,龄期经过25-37d,饲料种类不同可造成龄期差异;以蛹滞育。人工饲育樗蚕可采用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的饲养形式;种茧保护可采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种茧越冬保护技术与方法,春季种茧出库后在温度20~23℃、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暖茧,成虫交配时间超过4h的卵孵化率较高;樗蚕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软化病、白僵病、微粒子病,春、秋季野外饲养的樗蚕易被蚕饰腹寄蝇(Blepharip azebina)寄生危害。樗蚕茧丝的纤度为1.80~3.60dtex,茧层丝胶练减率平均为25%,茧丝中的丝素蛋白约78%。  相似文献   
3.
栗蚕蛹粉蛋白质、脂肪、糖类及氨基酸组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栗蚕属于野生吐丝昆虫。由于栗蚕丝本身特有的荧光性而倍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国内对栗蚕驯养与蚕茧缫丝的研究也悄然兴起。常有蚕农自发地搜集野生栗蚕茧壳上市出售 ,鲜蛹也出现在菜市场上。栗蚕蛹重约占栗蚕鲜茧重的 90 % ,蛹期长达 5 0多天。它是否也能像柞蚕蛹、桑蚕蛹那样成为高蛋白、低脂肪的昆虫食品 ?为此 ,我们对栗蚕蛹的冻干粉做了蛋白质、脂肪、糖类及氨基酸组分的测定分析。1 测定方法1 1 栗蚕蛹冻干粉蛋白质、脂肪、总糖含量的测定1 1 1 材料 栗蚕鲜蛹冻干粉 10 g。1 1 2 方法 将蛹粉用研钵磨细 ,然后置 10 5℃烘箱内干…  相似文献   
4.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5.
栗蚕(Dictypoea japonica Moore)又称银杏大蚕蛾。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之一。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云南等省(区)。栗蚕在分类学上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在日本称为白毛太郎,在我国东北地区俗称为核桃楸蚕或灯笼蚕。目前,分布于我国的栗蚕尚处于野生状态。  相似文献   
6.
7.
根据春秋两季的气候状况和柞树生长特点,提出应按照"春密秋稀"和以叶质定量的原则确定柞蚕收蚁量,并以2年生蒙古栎为例,简述了春柞蚕单蛾袋产卵、秋柞蚕纸面混产卵以及散卵等的收蚁量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论辽宁蚕桑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辽宁蚕桑业概况 辽宁栽桑养蚕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蚕桑业在辽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在全省许多地区得到推广,并先后建立了辽西的绥中县和辽东的宽甸县两大示范基地.60年代初,辽宁的蚕桑业曾达到年养蚕19200张,产茧300t的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9.
论开展柞蚕省力化放养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柞蚕放养每年为宜蚕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速,农村养蚕劳动力年龄老化日趋严重,当前难以承载柞蚕放养过程中部分关键环节的高劳动强度,急需在春小蚕保护育、秋柞蚕剪移方式等方面研究出比现行方法更为省力高效的新技术,研制出高效、快捷的省力化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剪移、喷药、摘茧、剥茧等高强度作业。  相似文献   
10.
用随机克隆法,克隆得到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PstⅠ和XhoⅠ片段,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含有完整的晚期表达因子3(lef3),与其它来源的lef3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ApNPVlef3基因的阅读框为1110bp,编码369个氨基酸,编码一种DNA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DNAbindingprotein,SSB)。lef3基因参与病毒DNA复制,是病毒DNA复制必不可少的蛋白质因子。LEF3的N-端有一个氨基酸保守序列区,推测此氨基酸序列保守区是LEF3的主要功能区。在lef3基因上游的互补序列有一编码127个氨基酸序列的不完全阅读框,根据同源性比较,此阅读框与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pseudotsugatanucleopolyhedrovirus,OpNPV)的ORFs73编码相似的基因,而在该片段的3′端其序列与近缘种OpNPV和云杉卷叶蛾多角体病毒(Choristoneurafumiferananucleopolyhedrovirus,CfNPV)没有同缘性,显示了ApNPV基因组结构有其固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