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春小麦水分敏感指数与有限水量生育期的最优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受早处理,确定了Jensen模型中的春小麦水分敏感指数.介绍了运用动态规划模型实现有限水量生育期最优分配的方法与步骤,并以辽西地区春小麦为例,确定了不同生育期可利用灌溉水量下的最优分配决策。  相似文献   
2.
雷州半岛干旱特征、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雷州半岛干旱的特征,从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干旱的形成原因,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提出了实施土、水、植、气四位一体的干旱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温对抽穗开花期至灌浆结实期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胁迫,于抽穗开花期至灌浆结实期的不同生育阶段(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和黄熟期)分别对其进行不同程度(日最高气温分别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的高温处理,以研究高温对超级杂交稻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剑叶SOD酶和POD酶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上升,光合活性降低,蜡熟期和黄熟期尤为严重.另外,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籽粒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其中以抽穗期籽粒以及乳熟期中下部籽粒的变幅最大.抽穗期和乳熟期剑叶显著受损的日最高温度为38℃,籽粒则为35℃;而35℃以上处理主要使蜡熟期和黄熟期剑叶光合能力显著降低,对籽粒影响不大.这表明抽穗期和乳熟期日最高温度38℃以上对水稻的源和库影响均较大,但在蜡熟期和黄熟期主要影响剑叶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坡地篱用聚丙烯酰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沉降,增强土壤结构性和水稳性,因而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和抗蚀性,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和肥力流失量,有利于作物增产。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使产量增加18.7%~32.4%。施用聚丙烯酰胺对环境无不良影响,而且投入费用较低,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于2010年和2011年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进行连续5 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另设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每丛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糙米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最高温度的升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当日最高温度达35℃以上时,水稻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尤其是乳熟期比蜡熟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乳熟期至蜡熟期连续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单一阶段要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温影响水稻剑叶的生理生化机制,给防御水稻高温危害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为材料,盆栽条件下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处于抽穗期和乳熟期的水稻进行连续5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气温分别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以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经高温处理后水稻剑叶生理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变化。随着日最高温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离子渗透率上升。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而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增大。除可溶性糖之外,不同高温处理后抽穗期和乳熟期剑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相关性均较好。抽穗期和乳熟期剑叶受38℃影响后显著受损,日最高温度为35℃时产量和品质已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低温对莲雾苗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对1a生莲雾嫁接苗(黑珍珠)进行低温处理,日最低温度(Tmin)分别设定为2.0、1.0、0.0、?1.0、?2.0℃,气温日较差分别设为15℃和6℃,按照固定程序设置日内温度变化过程,每个处理持续1~3d。处理结束当日分别对莲雾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常温下放置10d后再观测其恢复状况,依此对造成莲雾苗叶片和枝条受害的界限低温进行分析,初步构建莲雾苗冷害指标等级。利用地理移置试验观察莲雾苗形态的变化,以对人工控制试验建立的指标进行检验和订正,得到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指标。结果表明,地理移置试验结果与人工控制试验结果相一致。莲雾苗的冷害指标等级分别为:(1)Tmin≤?2℃致死,(2)?2℃<Tmin≤?1℃严重受冻,(3)?1℃<Tmin≤2℃中度受冻,(4)2℃<Tmin≤5℃轻度受冻,若Tmin在2~5℃间持续3d以上,且持续时间越长,温度越低,莲雾苗的部分叶片会因低温而干枯脱落,并影响后期生长;(5)Tmin>5℃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广东仁化县与沙田柚原产地广西容县在沙田柚种植中的农业气候相似性,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为提升沙田柚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容县和广东仁化县两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2—201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农业气候相似程度的诊断方法,对影响沙田柚生长和品质的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分析;应用欧氏距离计算两县间的气候相似距离系数,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结果】在广东仁化县和广西容县的生态气候条件中,年极端最高气温、≥10.0℃年积温、日平均气温≥10.0℃天数两地均能很好地满足沙田柚的生长需求;年平均气温仁化县适宜沙田柚的生长,容县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仁化县更适宜沙田柚生长,其中,容县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仁化县则偶尔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年极端最低气温容县适宜沙田柚生长,仁化县会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容县略优于仁化县,其中,仁化县会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容县则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仁化县与容县间沙田柚主要生长期气候因子欧氏距离系数的均权综合系数为0.68,为3级相似。【结论】广东仁化县的生态气候条件能满足沙田柚的生长需求,可引种和驯化种植沙田柚,但在种植中要注意防御年度最低气温和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偏低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卢氏县为代表,对比分析了1985~1993年29次林火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选出与林火发生关系密切的4个气象要素,建立了伏牛山区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经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影响河南省林林火灾发生、蔓延的7个主要且稳定和火险因子作为区划指标,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河南省60个县的森林火灾危险程度进行了区划,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为河南省森林防火规划的制定,设施建设资金的投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