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基因工程化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硫氧还原蛋白(Thioredoxin)融合蛋白SS-N/X和SS-N/S的表达产量、水溶性、Triton X-100对SS融合蛋白水溶性的影响、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特点以及SS的抗原性与免疫原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30℃的低温下用IPTG诱导表达,SS-N/X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占75.8%,色涵体仅占24.2%;而SS-N/S融合蛋白则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占81.1%,可溶性蛋白仅占18.9%;32C载体(pEG-32C)蛋白则居二者之间,可溶性蛋白与包涵体大约等比例出现。SS-N/S在低温下诱导可超量表达SS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94%。0.5% Triton X-100对融合蛋白的不溶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几乎可使所有的SS-N/X融合蛋白和大部分SS-N/S融合蛋白及32C硫氧还原蛋白变成水溶性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在尿素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SS-N/S包涵体,2mol/L尿素可使近一半的32C硫氧还原蛋白包涵体溶解,而SS-N/S包涵体只有27.5%溶解;但在5mol/L尿素时,两者均可基本全部变为可溶性的。在SS融合蛋白包涵体溶解时加入还原剂二硫苏糖醇,可明显降低SS的抗原性。SS融合蛋白(水溶性融合蛋白和复性后的包涵体)具有良好的SS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由SS融合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制成试验用疫苗,免疫BALB/c小鼠、仔猪和羔羊等动物,可显著提高免疫动物的增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组在以往的许多实验中证明,兔出血症病毒(RHDV)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但迄今仍有RHDV基因组为RNA的报道。为此,我们用酶切和Southern杂交进一步对RHDV核酸进行鉴定。取电泳纯RHDV核酸,分别用DNase和无DNase的RNase处理,与禾处理的RHDV核酸一起作琼脂糖电泳。结果,未处理的和用RNase处理的RHDV核酸均在7.0kb处出现一条清晰的核酸带;用DNase处理的RHDV核酸则被完全降解,而不出现带。将此凝胶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进化研究中,通常以根据遗传距离绘制的进化树来表示物种和品系间的亲缘关系。其中"遗传距离"一词,在概念上是错误的,"遗传"是静态词,是生物进化某个时期的特性,是可以遗传的,而"进化"则是动态的,是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过程,生物进化与时间密切相关,而与空间距离无关。作者发现,在计算遗传距离(K)的公式中,把p和q理解为p数和q数,则公式无法计算,如将其理解为P率和Q率,则所得数值是个百分率。因此,建议将"遗传距离"一词改为进化率(K率),并根据计算的规律性,制定了变异率在10%以内时K率的变化表,可根据变异率和Q率用查表法迅速查出K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猪瘟兔化弱毒制备的猪瘟兔化疫苗常因为剂量不足而引起免疫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兔检(RID)合格的猪瘟兔化苗批间差异较大,质量不稳定。为此建立微量细胞培养ELISA用以测定HCLV TCID50,并获得成功,可以替代RID测毒。  相似文献   
5.
免疫扩散试验用于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免疫扩散(ID)和改良的微量免疫扩散(MID)试验,对宁沪地区13个乳牛场的1402头黑白花乳牛进行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13个牛群中有3个为无BLV感染牛群;1个为低感染牛群,阳性率为2%;5个高感染牛群,阳性率为21.73%—61.70%。另2个群—血检隔离群和血检追踪群,其阳性率为89.79%和90.09%。所有高感染牛群均有白血病病史,但出血淋巴肉瘤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主要与是否存在对BLV易感的遗传家系有关。ID阳性牛分布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愈大,阳性率愈高。18个月以下的未育成牛阳性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6.
从南京鸡鸭加工厂的外观健康鸭群中随机采集了86只鸭的泄殖腔棉拭检样,接种鸡胚,分离到26株血凝性病毒。以血清学方法证实其中15株为甲型流感病毒,8株新城疫病毒,1株新发现的Ⅲ型禽副粘病毒(PMV—3/duck/Nanjing/20/1980),另外两株有待进一步鉴定。15株甲型流感病毒分属于Hav4、Hav5和Hav6三个血凝素亚型。对一部分毒株还测定了神经氨酸酶亚型。其中毒株A/duck/Nanjing/114/80(Hav6 Nav5)与A/duck/京科/152/78表面抗原完全一致。本文着重对新城疫各毒株的培养特性、血凝素性质、致病力及免疫原性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证实其中一株为速发型、一株为中发型、其余5株为缓发型。(一株失传未测)。某些缓发型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对接种鸡提供坚强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自刘胜江等报道兔出血症病毒(RHDV)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对该病毒的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该病毒在各脏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取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70年代建立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然而,由于亚单位疫苗具有抗原单决定簇和分子可溶性特点,使其免疫原性较差,达不到保护性免疫效果。近几年来,国外发现一些新的载体,它们能形成多聚体颗粒,将病原保护  相似文献   
9.
红皮病是发生于猪的一种新传染病,以体温升高、皮肤发红、食欲减退为特征。最早发生于上海郊县,60年代初蔓延至我省长江两岸各县。1980年起我们对本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流行病学调查一、流行概况:本病最早于1960年发生在上海市崇明县,并迅速蔓延至郊区各县,1961年传入江苏省扬州地区,6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0.
<正> 早已证实,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具有能凝集人红细胞的特性,并由此而建立了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这种简易、快速的诊断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鉴于新鲜红细胞保存期短,因此难于做到标准化,而且购买不便,每次试验须经繁琐的洗涤过程,不利于在基层推广。为了克服上述弊端,使方法更加简便、实用,我们以人O型红细胞为实验材料,探索出用高锰酸钾固定红细胞的方法。固定后的红细胞可保存很长时间,而且仍能被病毒凝集,产生清晰而稳定的凝集图象。材料和方法一、固定程序1.用0.85%生理盐水将人红细胞(南京市中心输血站提供)洗涤2次,每次以200Or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