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减缓热岛效应的城市规划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带来很多城市问题,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其中之一.北京作为一个国家性的大都市,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GIS分析技术研究城市道路、水体、绿地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结果的基础上,从城市布局、道路系统规划、能源规划和生态系统规划等方面探讨了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可能措施.并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采用屋顶绿化和开发森林公园等措施来优化城市热环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它的发生、发展及其逆转是气候、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阜新位于辽宁西北部 ,属于农牧交错带 ,是土地荒漠化类型齐全、结构复杂的典型区域。以遥感 ( RS)、地理信息系统 ( 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 ,利用 3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象 ,对阜新地区2 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 ,对土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 ,从恢复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针对阜新地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的分区利用模式和景观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鄂西北山区近十年来干旱加剧的突出问题 ,提出抗旱减灾的治本之计在于做好水土文章 ,治源之策应当优化生态环境 ,原本之纲是要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4.
案例法在高校管理学教学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积极推进这种教学方式.但是,案例法在教学中也存在案例教学意识不到位,教学案例资源不充分,案例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为此,应着力提高案例教学意识,完备教学案例资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学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是融合“课程思政”和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特有的内在要义机理与教育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感、吸引力和有效性。应建立健全课程目标、网络平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建构起“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通过有效实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功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国家农业部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18日至22日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湖北省十堰市组织的参展团赴展会进行了观摩和参展。笔者作为成员之一,全程观摩了农交会盛况。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我们按高、中、低山三个不同海拔层次、不同分布区域、不同发展类型,对十堰市26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富裕村进行了系统调查,旨在从先进典型的实践中,寻求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支撑点和着力点。通过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8.
包括甘孜藏区在内的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主要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与禁止开发区,也常常是国家扶贫的连片特困区.发展生态产业,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利于破解国家贫困区扶贫难题,有效减缓地区贫困;利于国家民族地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此,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应基于其民族性、生态脆弱性、贫困性和国家主体功能定位性,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约束,合理选择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并在规划、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监管、评价等方面进行保障,从而推进区域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RS与GIS的阜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土地荒漠化是气候、环境及人类活动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的发展与逆转,不仅表现在空间结构、规模和环境上的变化。而且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RS和GIS作为信息获取与分析工具,通过对1978年、1989年和1999年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遥感影象解译分析,对阜新地区21年来土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的空间演变经历了“强化-逆转-强化”的过程,风蚀荒漠化程度考察,则表现为“重度荒漠化逆转,轻度荒漠化扩展”的演变格局,不同荒漠化分布形式呈现条带状片状分布,且有向西扩展的趋势。水蚀荒漠化到1989年以来,已基本得到控制,特别是中北部地区10个乡镇逆转效果最为明显。盐渍荒漠化在1978年基础上向四周扩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南部,呈不连续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