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7篇
  4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贵州省玉米区试及生产试验资料,利用产量主效应值、回归系数、回归离差及适应度对黔单1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丰产性极好、产量极稳产的玉米杂交种。适宜在贵州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种植。为探索其超高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栽培因子密度、施纯氮量、施纯磷量、施纯钾量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杂交玉米黔单18号在贵阳地区及相应生态地区的超高产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频数分析得出,与该品种特性相适应的12000kg/hm^2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案是:密度5.5~5.6万株/hm^2,在每hm。施足2.25t腐熟农家肥的基础上.施纯氮肥236~259.5kg、纯磷肥125.6~140.36kg、纯钾肥314.5~343kg。  相似文献   
2.
杜月红 《种子》2003,(3):66-67
本文对我省玉米生产情况、发展的有利条件作了大致概述,并针对现有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缺绿及恢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明波  白俊霞 《种子》2000,(2):68-69
用白菜型、甘蓝型两个类型油菜品种与甘蓝型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测定,对缺绿和育笥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 缺绿观察结果,不缺绿组合4个,占测交组合3。.17%,微缺绿组合9个,占测交组合的7.14%,轻缺绿绷34个,占测交25.98%,次重缺绿57个,占测交组合的45.2%,重抽绿22个,占测并组合17.4%。2 育性观察结果,测交组合多为彻底不育,多为保持系;但部分组合出现全恢(全部为微粉)和部  相似文献   
4.
酒用高粱是贵州省重点优势产业,但其产量远不能满足酿酒企业的需求。间套作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开展高粱间套作对于贵州发展高粱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及贵州省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思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高粱常用品种、共生群体作物品种选择、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等方面概述高粱间套作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87A与双低恢复系8274R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较高,中早熟,抗倒,病毒病和菌核病抗病能力与对照德油6号相当。在2009—2011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7个试点平均产量181.43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显著增产(4.85%);在2010-2011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71kg/667m2,比对照增产3.32%;种子含油量(干基)40.75%,种子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31.62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10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出优质甘蓝型黄籽油菜用于生产,利用2004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浙江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材料04R中的优良选系8148R,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黄籽恢复系8296R进行有性杂交,经4年6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及田间观察记载进行定向选择育种,最后育成了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配合力强、抗倒耐病的双低黄褐籽恢复系8149R,与不育系8187A配制的组合SH0901表现很强的超亲优势,产量达199.16kg/hm2,增产率为19.07%。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在贵州地区种植时的最佳株距和行距,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株距对红粱丰1号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产量、株高、穗长、茎粗、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单宁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在贵州地区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行距为70 cm、株距为25 cm较好。  相似文献   
8.
高粱是众多名优白酒的主要酿造原料,市场需求量大,随着贵州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高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增收效益明显。介绍了贵州开发再生高粱的前景,阐述了高粱-再生高粱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总结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清理整顿"空壳社"的经验及做法,包括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制定出台《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方案》、分类指导规范化建设、农业农村系统各单位分乡(镇)包抓整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