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8篇
综合类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用有机物对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现场试验表明,SR系统处理城市污水,对TK—N、NH_4—N和T—P的总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中NO_3—N虽有增加,但总均值<2mg/1,远低于饮水标准(20mg/1);各组分出水水质符合工艺要求。根据试验结果和有关资料,为本地区的SR系统提出如下工艺指标:水力负荷150cm/年,2次/月,9cm/次;氮负荷500kg/ha·年(旱地)和250kg/ha·年(水田);磷负荷分别为150kg/ha·年和75kg/ha·年;进水中氮的控制浓度30~40mg/1(旱地)和15~20mg/1(水田),磷的控制浓度均为10mg/1。  相似文献   
3.
光解塑料农膜在太阳光下铺晒可以降解成碎片,其分子量由277000降至5500。光解后的膜片以1∶500浓度与土壤混合,对土壤物理性状产生了明显影响;对小麦、玉米、白菜的生长及产量,除吉-221-3,8×8cm处理组外,其它处理组均未显示不良影响,不改变土壤和作物中Cu、Cd、Ni等重金属的含量。土壤微生物能够在以光解后的碎片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  相似文献   
4.
铅是对人体有蓄积性危害作用的有害元素。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的铅在不断增多,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铅不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土壤中的铅超过一定水平,会对作物产生明显的危害,多数作物从土壤中吸收铅的能力较弱。为了探讨土壤中铅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吸收积  相似文献   
5.
通过网室小区试验,观测得到单施尿素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为0.64mg/m ̄2·h;农家肥+尿素处理、农家肥+硝铵处理、农家肥+硫铵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57.1,42.1,30.71mg/m ̄2·h;农家肥+硫铵+间歇灌溉处理和农家肥十尿素+间歇灌溉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22.0和14,7mg/m ̄2·h。结果表明,以农家肥为基肥的5个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大大高于单施尿素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表明高量有机肥是影响甲烷排放通量的首要因素。对于甲烷排放通量,追施硫铵、硝铵处理比追施尿素处理分别减少46.2%和26.3%;间歇灌溉处理比淹灌处理减少28.3-74.3%。表明追施硫铵、硝铵,间歇灌溉可明显降低甲烷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土壤投加不同浓度的HgCl_2,种植小麦、水稻的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汞对小麦、水稻生长及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汞对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小麦、水稻籽实和茎叶中汞的残留量与土壤汞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茎叶汞含量大于籽实汞含量;小麦体内汞的残留量比水稻低。由本试验得出土壤汞临界浓度为3ppm,农用污泥汞的安全控制标准为10ppm。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铅的方法体系,并对理想实验条件的选择、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样品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一、污泥厌氧处理厌氧处理能极大地降低某种废水产生的污泥的数量。适合于厌氧分解的废弃物,其有机固体(BOD,220g/L)相对丰富。厌氧处理需要最佳的细菌生长条件,通过调节微生物的停留时间、充分的混合、合适的 pH(6.5~7.6)、足够浓度的微量和大量营养物、并消除有毒物质来实现。发酵的效果通  相似文献   
9.
1999年8月17~18日,由吉林省农业环保站主办的东北三省第五届农业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白城市召开。来自东北三省省、地(市)、县农业环保站的50多名管理人员和专家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东北三省站站长总结了近两年来本省农业环保管理、监测和机构职能建设工作情况,提出了今后农业环保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会议共收到论文60多篇,大家就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生态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法制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环境管理、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环境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众所周知,As、Se 和 Mo 以阴离子形式共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因此可能对植物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产生拮抗或协同效应。为了评价它们的双联效应[As(Ⅴ)×Se(Ⅵ),Se(Ⅵ)×Mo(Ⅵ)和 As(Ⅴ)×Mo(ⅤⅠ)]对苜蓿生长和元素含量的影响,在温室中进行了三个砂培试验。在半强度 HOag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