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7个区试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进行抗旱处理、测定绿叶率尧株高等形态指标以及质膜渗透性尧 叶绿素相对含量尧脯氨酸含量尧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尧模糊隶属函数对多 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7 个甘蔗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3 个综合主成分可达到甘蔗抗旱性94.943%的原始 数据信息量;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7 个参试品种分为3 类、其中、ROC22 和云蔗06-407 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福农 39 和粤糖55 表现为中度抗旱性、ROC16尧粤甘26 和柳城05-136 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甘蔗品种Q117ShPST2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甘蔗成熟茎秆中扩增出甘蔗单糖转运蛋白的基因序列,命名为ShPST2a,该序列长2 455 bp,包含1个2238 bp阅读框,编码745个氨基酸;构建该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的方法对ShPST2a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符合细胞膜转运蛋白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螟虫抗性甘蔗种质中营养物质含量差异,初步揭示营养物质对甘蔗抗螟虫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甘蔗抗螟虫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抗螟虫种质云蔗03-258、粤甘26,易感螟虫种质柳城03-1137、德蔗03-83、粤甘35和感、抗虫性居中的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室内栽培,测定苗期各种质材料的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抗螟虫种质的各项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易感螟虫种质和抗性中等种质,云蔗03-258、粤甘26、新台糖22号、柳城03-1137、粤甘35和德蔗03-83的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41.12、29.10、42.23、76.37、73.55和42.74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3.73、36.05、37.16、38.00、43.22和45.12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58.32、64.13、64.26、68.52、73.11和75.30mg/g.[结论]抗螟虫种质各项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易感种质,甘蔗种质的抗螟虫性与其营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南蔗区不同甘蔗种质对螟虫抗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连续2年对26份甘蔗种质进行了螟虫危害情况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甘蔗种质对螟虫抗性程度呈现差异,云蔗03-258、粤甘26属抗螟虫种质,柳城03-1137、德蔗03-83、粤甘35属易感螟虫种质,新植和宿根期抗或感虫性较为稳定。相同甘蔗种质对螟虫抗虫性随植期不同而变化,新植期粤甘40、福农0335、粤甘24属抗螟虫种质;闽糖01-77、福农36、福农37、赣南02-70、云蔗06-80属易感螟虫种质;宿根期云蔗05-51、粤甘34、云蔗06-407属抗螟虫种质;云瑞06-189、福农0335属易感螟虫种质。  相似文献   
5.
间作模式是作物虫害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田间甘蔗与大豆间作(1:1 模式)、单作种植,调查绿鳞象甲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绿鳞象甲成虫在大豆上重要发生期为5月上、中旬,甘蔗上主要集中在5、6月;间作或单作大豆田种群数量均高于甘蔗田;间作田甘蔗上种群数量高于单作田,间作田大豆上种群数量则少于单作田;在甘蔗与大豆间作模式下均为聚集分布,强度随密度的上升而升高。室内取食性选择试验表明:绿鳞象甲雌、雄成虫均喜食大豆叶片,差异极显著;取食相同寄主时,雌虫取食量高于雄虫。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虫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两种植物主要的抗虫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对植物抗虫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详细综述了茉莉酸甲酯对植物抗虫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叶杜鹃叶片的不定芽分化是最节约的取材方法,至今国内外尚未报道过。在秋季或春季,从生长中的毛叶杜鹃的植株上剪下叶片,用皂水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数次。然后将叶片浸没在7%漂白精片清液中,灭菌半小时。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将上述叶片冼3次,然后用镊子将整张叶片放在1/1Ms+Z 2mg/1(Z:玉米素)培养基上,进行静置培养。  相似文献   
8.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对螟虫的研究成果,对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连续2 a对儋州、临高蔗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蔗区趋光性昆虫共有10目27科45种,主要为鳞翅目(5科14种)和鞘翅目(11科20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50.82%、17.74%。甘蔗害虫6目17科34种、天敌昆虫6目10科11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97.74%、2.26%,益害比1 ∶ 44。大部分昆虫趋光高峰呈现在19:00~23:00。主要害虫发生峰期出现于4~10月,6月左右种群数量最为丰富,年发生规律显示天敌种群密度随害虫数量增多而加大。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特性及其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保水剂不同用量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采用模拟干旱的方式进行测定,同时研究了保水剂能够发挥作用的土壤水分条件遥盆栽模拟试验表明,土壤中施入保水剂可以增加20.49%~50.82%的土壤含水量,为甘蔗在干旱条件下提供水分,缓解其所受到的干旱胁迫。在控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的甘蔗其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质膜透性、SOD活性尧MDA含量和脯氨酸的含量比对照低。保水剂每667m²施用量为3.0 kg时,其效果较好。保水剂可以通过延缓水分蒸发维持湿润的土壤环境,从而达到抗旱效果;但保水剂不是供水剂,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时,应同时采用其他抗旱措施进行抗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