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环节—病斑产孢,孢子在叶画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病斑的潜育、显症和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组建了以下回归式:[1]单斑产孢量((?))与日令(t)的关系:当 t=1-8时,令 x=100×(t-0.3)/8.3则 (?)=8000×Sin(1.31x-0.0084x~2+0.00013x~3)当 t=9-30时,Y=-92.39t+4084.25[2]单斑产孢量((?))与温度(u)的关系:令 x=170-(u-23)~2/(680-18.4u)×100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一再指出,植物叶面结露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病原真菌孢子在叶面萌发、侵入的数量多少关系极大。结露时间越长,则病害真菌侵入的百分率越高,病害发生将越重。因此,为了准确预测植物真菌性叶部病害的发生数量,许多植病学者一直希望能够研制成一种可以准确自动记录叶面结露时间长短的仪器。七十年代中期,日本植病学者桥本晃等在对稻瘟病的研究过程中试制成了一种重量式结露仪,并将  相似文献   
3.
文中报道了关于稻叶瘟病斑田间产孢若干问题的初步定量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扩展型、中间型、停滞型病斑的产孢潜能比值约为100:30~40:5;病斑日龄(x)与病斑产孢潜能(y)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y=1.04-|ln(0.5x+1.8)-1.57|,气温(t)与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令x=4×(t-10),则y=sin(0.317857x+0.008125x~2+0.000067x~3);空气相对湿度(x)与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关系可表达为y=-1004+11.04x(x≥91%);依据保温保温时间(x)来推算叶温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计算式为:y=-12.96+4.42x(24>x>4)。上述研究结果为组建以田间病斑产孢为重要子模型的稻叶瘟流行模拟模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和田间观察试验,对玉米小班病的重要流行环节——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孢子梗产生较快;保湿10 h病斑很少产孢,25 h后大量产孢,到35 h后产孢基本不再增加;在直射光下病斑不产孢,在散射光下产孢量大于在黑暗条件下产孢量;病斑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6℃,5℃以下、35℃以上不能产孢。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单株病斑产孢量有所减少。孢子飞散白天多于夜间。阿米西达、代森锰锌(新万生、大生)、炭疽福美、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毒力较强,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醇、甲霜灵等药剂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5.
烟草野火病“天气促病指数”表解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野火病各流行环节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进行烟草野火病短期预测的“天气促病指数表解模型”。这种模型是建立在对植物病原细菌从植物体内经雨露浸出到植物体表,再进一步侵染新的寄主植物健康部位这一过程的逼真模拟基础上,所以它具有机理模型的特点和优点,这种模型虽不能进行数值预测,但可以进行较为的病情发展趋势,而且不需要计算机,只要查表就可以进行预测的有关运算,是一种较有应用潜力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氮肥水平和品种对烟草赤星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几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生育期对一病的潜育期影响较小,但对侵染几率和单斑产孢量有显著影响。随着烟草的生长发育,侵染几率明显升高,单斑产孢量显著增加。氮肥水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与侵染几率和病斑产孢量呈正相关。不同品种这间在潜育期上无明显差异,但在侵染几率和病斑产孢量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链霉菌诱变育种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论述了链霉菌的4种诱变方法,即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空间技术诱变和复合诱变。同时对这4种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中物理诱变中的紫外线诱变方法是一种使用时间长、效果好、设备简单、值得推广的诱变剂。化学诱变方法中的EMS、8-Mop、NTG和LiCl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用宇宙系列生物卫星、科学返回卫星、空间站及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进行搭载微生物材料的空间诱变育种是培养新的生物菌种的一种有效方法。将以上诱变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取得更好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黑粉菌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吉林省黑粉菌14种,其中国内初次报道的2种:Ustilago dehiscens Ling,Ustilago longissima(Schlecht.)Meyen;省内初次报道的4种:Cintractia elynae Syd.,Tilletia barclayana(Bref.)Sacc et Syd.,Urocystis sorosporioides Koern.,Urocystiparidis(Ung.)Wang;还补充了19种国内初见的黑粉菌寄主。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斑病发生及防治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12种化学农药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扩展的抑制作用、花粉粒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离体叶片上病斑的产孢规律等问题。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及其复配药荆、福美双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菌丝扩展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花粉粒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离体叶片上的幼龄病斑仍可旺盛产孢约4d,持续产孢时间可达10d,且在叶片背面病斑产孢量明显高于叶片正面。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抗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性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进行了丝黑穗病及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四单158、登海1、登海9、丹638、农大108、吉单209、吉单156、垦粘1、掖单19、吉单141、吉单306等较感染丝黑穗病。多数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及褐斑病。对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抗性均较好的品种为“吉单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