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3.
为有效防治乌尔禾区农户庭院辣椒有翅蚜虫,推广庭院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庭院蔬菜农药喷施次数,在乌尔禾区农户庭院进行了黄色黏虫板防治庭院辣椒有翅蚜虫的试验。通过实地调查记录每种处理下黄板正反面的诱虫总量、蚜虫数和其他虫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黄色黏虫板对庭院辣椒有翅蚜虫诱杀效果明显,每60 m2挂板2块,悬挂高度1.0 m,方向朝北的诱杀效果最好,诱虫量分别为35头/(60 m2·d)、29.90头/(60 m2·d)、34.19头/(60 m2·d)。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有几批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商洛,使商洛成为移民聚居区.移民聚居区的形成给商洛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经济开发、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政治思想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对商洛正在进行的移民搬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渤海辽东湾高家滩沿海滩涂贝类资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高家滩沿海共采集滩涂贝类37种,分别隶属于2纲、3亚纲、8目、19科、29属,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大竹蛏Solen grand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 5种,占滩涂贝类总现存资源量的81.75%;平均栖息密度为508.9个/m2,平均生物量为412.27 g/m2,现存量为3 021.94 t,生物量季节性变化明显;贝类生态分布特点,依不同潮间带区域呈带状分布,高潮带为马蹄螺科群落,中潮带为蛤仔-西施舌群落,低潮带为文蛤-竹蛏群落,春夏贝类主要分布于高潮带外缘至低潮带,秋冬分布于中潮带至深度基准面,迁徙趋势明显。在调查高家滩滩涂贝类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资源合理利用和增殖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宜雪菊幼苗生长的硝态氮肥施用量。【方法】以雪菊为试验材料,选用硝态氮(Ca(NO3)2·4H2O)为供试肥料,采用盆栽试验,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硝态氮处理水平,每盆硝态氮的施用量分别为0 (CK),0.10、0.15、0.20、0.25、0.30 g/kg营养土,研究不同硝态氮处理对雪菊幼苗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不同硝态氮处理对雪菊幼苗生长及代谢产物均有一定的影响。硝态氮施用量为0.25 g/kg时,雪菊幼苗的株高表现最佳,为7.26 cm;硝态氮施用量为0.3 g/kg时,雪菊幼苗的鲜重、茎粗、幼苗分枝数、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最佳,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8.92和8.86 mg/g。硝态氮对雪菊幼苗可溶性糖有一定促进作用,在硝态氮施用量为0.25 g/kg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32.63%。对照的雪菊幼苗根冠比、根长、叶片中绿原酸、总黄酮以及根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叶和根中总黄酮分别为90.70和34.77 mg/g,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为10.85 mg/g。硝态氮施用量为0.3 g/kg时,雪菊幼苗中PAL活性最低,与对照相比降低10.76%。【结论】少施或不施硝态氮有利于提高雪菊幼苗叶片PAL活性,增加幼苗根和叶的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但少施或不施硝态氮对雪菊幼苗的生长以及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态氮施用量以0.25~0.3 g/kg营养土为宜。  相似文献   
7.
全省首次开展畜禽规模养殖调研,对制定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产业上档升级,意义十分重大。大荔县十分重视调研工作,抽调30名业务骨干包联乡镇,实行目标责任考评,与单位、职工绩效工资挂钩。  相似文献   
8.
盐度对星斑川鲽幼鱼肌肉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情况下,测定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10.60±0.27 g)在盐度为0、8、16、24、32时的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8.0盐度组的星斑川鲽幼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均高于其他盐度组,水分含量低于其他盐度组,而鱼体能值则是盐度0组最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盐度对摄食能和排泄能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在政府强制、引导及自发形势下,以湖广为主体的大量移民涌入商洛,他们往往以家族为本位,以族长为领袖聚族而居.政府允许他们垦荒或购买土著人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且将他们编入当地户籍.还利用移民的宗族情结,授予族长以管理地方社会的权利,很快实现了移民与地方社会公权力的契合.随着移民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的长久和长期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宗族情结逐渐发生了变化,宗族强烈的族群归属感向互济意识的转变是移民与土著居民契合的桥梁;宗族的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的转变是移民与土著居民契合的关键;宗族的农民自为向自觉意识的过度是移民与土著居民契合的催化荆.  相似文献   
10.
体重和温度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形)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0=αW^-b,其中口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α0W^-b0咖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形)满足以下方程:0=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