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掌握木香生长发育特性,为木香高产栽培进行合理促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在木香不同生长期进行动态采样调查测定。结果:根据木香各器官生长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分析了木香的生育时期。木香的生长参数,即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等都是随着生育进程而变化的。木香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规律为第一年慢,第二年和第三年都较快,生长中心由叶逐渐转移至块根。结论:准确掌握木香生育时期及其生长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在生产中采取适宜的栽培措施,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5:5),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70nm,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双参活血通络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结果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32~0.3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0%,RSD为1.40%,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高、精度准、重现性好,可用于双参活血通络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药材活性成分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指纹鉴别方法具有稳定性高、精度准、重现性好,选定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对栽培南方红豆杉药材组分的一致性作出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以芦丁和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为对照品,对响铃草药材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芦丁的吸光度,以芦丁计得响铃草总黄酮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响铃草中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的含量。生长旺季为3~8月份,4种成分含量均较低;而在当年10月至次年2月(休眠期),4种成分含量逐渐增高,2月份含量达最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大4种成分的含量升高,1~6年生的植株内3种黄酮苷元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较快增长;6~9年生期间,3种黄酮苷元含量近似直线上升;9年以后增加缓慢;总黄酮含量与年限的增长呈曲线增加,1年生最低,为13.42mg/g;10年生最高,为25.10mg/g,平均每年增加总黄酮1.168mg/g。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响铃草中,总黄酮、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4类成分含量最高的生源地为四川邻水长安乡,云南昆明和云南宾江总黄酮和槲皮素差异不大,但都低于四川邻水长安乡,只是云南宾江的染料木素和山柰素含量略高于云南昆明;4种成分含量最低的为贵州雷山县。  相似文献   
6.
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5:5),流速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70nm,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双参活血通络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结果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32~0.3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0%,RSD为1.40%,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高、精度准、重现性好,可用于双参活血通络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调查介绍了甘蔗一种新害螨——甘蔗瘤瘿螨(Aceria sacchari Wang,1964)的形态、危害特征、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广西丝瓜实蝇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田间悬挂昆虫物理诱黏剂的方法,明确了广西丝瓜瓜实蝇的方法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性诱杀、药剂防治以及套袋保果等防治丝瓜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唐倩  孟得艳  张雪  杨宪  兰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137-140,149
[目的]探究制备白茅根菊花复合饮料的方法。[方法]以白茅根、菊花、梨汁、甘草、荷叶等为原辅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白茅根与菊花的原料比,主原料与辅料(梨汁、甘草、荷叶)总量比,梨汁、甘草、荷叶的质量之比,料水比,蔗糖添加量等对复合饮料感官质量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感官评分进行计算,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获得白茅根菊花复合饮料原辅料的配方。[结果]试验得到,100 m L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白茅根3.0 g、菊花0.5 g、荷叶0.2 g、甘草0.3 g、蔗糖6.0 g,此配方下得到的复合饮料感官评价分数最高,风味最佳。[结论]该配方简单可行,是一款具有市场潜力的凉茶饮料。  相似文献   
10.
选取缙云山三个典型自然演替植被群落为样本,研究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演替群落中,植物多样性指数(S,H ,J)均存在显著差异.在 演替进程中,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逐渐提高,在常绿阔叶林阶段为最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 和H ,也随演 替而逐渐提高,在针阔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当演替到常绿阔叶林,又有所下降,其J 则在常绿阔叶林阶段达到 最大.随演替进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植物多样性指数(S,H ,J)呈协同增加的规律,它们表现程度不同的正相 关关系.就相关系数比较来看,土壤微生物与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极显著或显著 水平,与草本层也有较好相关性,而与灌木层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中,细菌与植物多 样性的相关程度最高,真菌也有较好相关性,放线菌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植物多样 性的相关程度依A→B层减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