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五莲烟区烟叶质量状况,从生态、栽培措施以及采收烘烤技术等方面对五莲烟叶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以下具体措施:1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优化布局,为烟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选用优质品种,彰显风格特色;3施行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保持土壤肥活力;4通过调整移栽方式和确定合理的移栽期,调节烟叶适时生长;5控氮增钾,合理密植,优化烟株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6合理使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7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提高鲜烟素质和烘烤可塑性。  相似文献   
2.
严坪林场是徽县林业建设的前沿阵地,是生态林建设的主战场。目前严坪林场在生态林建设中面临着职工队伍不稳定、经营机制不活、生态林规模不大、生态林破坏大、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生态资源难以为继等诸多困难。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扩大规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投资体制、加强保护和监管力度、要和地方基层组织处理好关系、实行科技兴场,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公益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严坪林场是徽县林业建设的前沿阵地,是生态林建设的主战场。目前严坪林场在生态林建设中面临着职工队伍不稳定、经营机制不活、生态林规模不大、生态林破坏大、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生态资源难以为继等诸多困难。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扩大规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投资体制、加强保护和监管力度、要和地方基层组织处理好关系、实行科技兴场,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公益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理想教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所重视,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中职生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群体,也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也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所以要正确地对中职生进行理想教育,以求中职生能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 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SMBC、SMBN、SMBP)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衡量和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土层SMBC、SMBN、SMBP含量, 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 SMBC、SMBN、SMBP含量逐渐升高;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随着连作年限增加SMBC、SMBN、SMBP含量下降, 0~20 cm土层秸秆还田条件下连作5、10、15年SMBC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 20.8%、67.2%、70.4%, SMBN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2%、81.2%、85.4%, SMBP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3%、81.2%、85.3%;秸秆还田条件下, 0~20 cm土层连作30年棉田SMBC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分别增加了116.6%、86.2%、101.6%、28.9%和7.99%;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N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114.1%、82.1%、99.65%、27.8%和7.15%;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P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65.7%、6.9%、34.2%、1.4%和2.22%。不同土层间微生物量差异表现为0~20 cm> 20~40 cm> 40~60 cm。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棉田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 且可以缓解棉花连作的不利影响, 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和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重视,园林绿化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白蚁防治技术和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园林绿化生态保护的相关要求,智能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作为环保型、智能化的白蚁防治新技术,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南通主城区园林绿化白蚁防治工作实践为例,总结分析智能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园林绿化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园林绿化白蚁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提升园林绿化白蚁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的干质量均大于MPF,但荚果的干质量小于MPF,UPF下的荚果减产871.3 kg/hm2,减产率为8.1%。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花生种植效益的前提下,UPF种植方式是可行的,采用该种植方式不但能够较好的利用地膜前期的正向效应,而且大大提高了残膜回收率并增加花生秸秆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