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1.
河道护岸作为连接水体与陆地的生态交错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维持水体平衡保护河道近岸水质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以杭州城市河道水体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岸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护岸近岸水质的相关参数进行采样,利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护岸类型、护岸结构对近岸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护岸类型对水体浊度、电导率、磷含量的影响最大,自然原型护岸对河道近岸水质的作用最佳,人为干预程度最大的非生态型护岸则最差;不同天气条件下护岸结构对水体电导率、磷含量、溶解氧的影响较大,其中坡度的影响最大。因此,建议在生态护岸设计中,尽可能选择自然原型护岸,降低人为干预程度,减缓护岸坡度。对流速较大的河床,选择自然型护岸或者多自然型护岸可增强护岸的抗冲刷能力。  相似文献   
2.
选择杭州8所佛寺,统计寺庙内园林植物数据,与寺庙属性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寺庙植物配置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传统寺庙中,园林植物的物种数与寺庙面积有关;寺庙较多选择具有观花、观果特性的常绿树种构建景观;桂花、香樟、七叶树3个树种是杭州寺庙配置时最常使用的景观树种,也是寺庙植物种植数量最多的树种;寺庙的秋季季相植物物种数与寺庙绿地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